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
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飘起即熟。这种揪片嚼起来感觉有劲,面片清利,食之有味。
代县麻片,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叶,美口止饥,耐人寻味.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或葫油、良好的蜂蜜与白糖。其做法是,将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锅烘烙。制作精细,遂为佳品。
制作方法:
1、和皮面:先将熟面粉倒在案板上摊成圆圈,再将红糖加水溶化,倒入饴糖和食油搅拌均匀,加热煮沸倒进面圈内,加上碳酸氢钠,和成软硬度的面团。
2、制馅:先将熟面、锦白糖、桂花拌匀,再将蜂蜜加温化开倒入,擦拌均匀。
3、制坯:称取皮面24克、馅6克包成圆球形待炸。
4、炸制:油温升到200℃左右下锅炸制。炸前先将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目的是浸去浮面,减少油锅杂质;同时可防止露馅、脱皮。放入油锅炸至毛坯浮起呈棕黄色,表面出现小裂纹时即可捞出。
5、挂浆粘麻:待浆料熬至116℃左右,将炸好冷却的半成品分次倒入浸泡片刻,捞出粘麻,要粘裹均匀。
19、钱钱饭
合乎“钱钱饭”是吕梁山区人爱吃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钱钱饭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合乎十六国时期,石勒与牧马元帅汲桑起兵反晋,汲桑兵败被晋军士杀死,石勒因为兵败后,军士伤亡严重,无奈引兵投降了汉王刘元海。汉王平时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战,遂亲自召见,盛情款待,封石勒为安东大将。石勒受封后,统领大军,转战于并冀,与王弥、王波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称王建立后赵。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败刘耀,刘耀带领残兵败将逃跑,石勒率领三军奋勇直追,追到离石西北(今临县境内),在紫金山间安营扎寨。
合乎是时,临县久旱,加之兵祸连年,百姓饥寒交迫,到公元328年,远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军士饥肠辘轳,无以为食有的士兵偷窃、抢掠百姓财物。石勒整动军纪,命士兵采集榆钱饱腹。把钱钱用水掏静,掺小米熬成“钱钱饭”充饥。石勒还命士兵带上“钱钱饭”赈救灾民。使当地人度过了灾荒。后百姓为纪念石勒赈救灾民,在紫山修建应候庙,亦名石勒寺,俗称大王庙。每逢忌祀,总要供奉“钱钱饭”。无榆钱季节,以黑豆捣扁而代之。后逐渐流传下来,延续至今。
合乎“钱钱饭”的原料为小米和黑豆。钱钱的制作是把黑豆用开水煮过,煮到膨胀即可,凉后置于石头上(有一个平面即可),用铁锤捣,捣成铜钱厚薄为宜。钱钱饭的做法比较简单。首先将小米用凉水淘过后下锅,再把钱钱煮进去,约二十分钟即可,即可食用。爱吃稠而糊者尚需继续熬煮,此为纯钱钱饭。也有将蔬菜混入钱钱米中熬煮。诸如红薯钱钱饭,土豆钱钱饭。红薯钱钱饭是从农历九月收获红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红薯代替粮食做餐,先将水烧开,然后放进红薯,待水沸后,再放小米,钱钱煮熬成稀状或稍稠状即可食用。
合乎“钱钱饭”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将豌豆磨细,温火熬成糊状,加糖精、食色,搅匀。另取柿饼,去盖切成薄片,摆入容器内,撒一层青红丝,一层豌豆糊。依次撒若干层后,晾冷。凝结即成,食时切块盛盘,滴雪花白糖及香精水少许。大凉下火,清口利嗓,筋利绵甜。为夏令食品。
太原号腐干是太原市豆制品二厂的产品,它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三晋。
太原号腐干,又称名腐干。早在宋朝时就名扬三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制作历史。据传,在明朝年间有名叫张英虎的制作的号腐干受到晋王府的赞赏,曾红极一时,拜其学艺者甚多。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经太原,慈禧食过用号腐干做的小菜后,曾赞不绝口。
太原号腐干是由“太原豆腐干”演变而来的。据记载,解放前,豆腐于既有商号生产的,也有个体小商贩加工的。由于商号在加工制作时,选料精,做工细,质量好,人们就将商号生产的豆腐干统称为“号腐干”。
太原号腐干外表呈深褐色,质地密实细腻,富有弹性,有“对角迭不裂、撕开见肉丝”之特点。食之香味浓郁,余香绵长。既可做佐餐的辅料,又是温脾健胃之功效。
腊驴肉是山西长治的传统名食,早在明末清初就已驰名晋南,远销北京、天津、南京等南北城市。腊驴肉与当地的凉粉、酥火烧被称为路安(长治古为路安府)“三宝”。
原料配方:
鲜驴肉250千克,食盐1.5千克,砂仁165克,豆蔻165克,丁香165克,毕卜85克,草果85克,肉桂85克,良姜85克,花椒325克,白芷85克,陈皮85克,草蔻85克,大料325克,茴香325克,桂皮85克,檀香85克,山楂85克,五味子85克,广木香85克,红叩85克,肉豆蔻85克。
制作方法:
1、制作腊肉的原料为驴、马、骡的鲜肉,以驴肉为佳。切肉时要按部位把肉分成前肘、后肘、前臂、后墩、元宝骨、肋条、腱子、腰球、肚厢皮等,顺着肉缝把各部位之肉切成1~2千克的肉块,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洗净后放入90℃清水锅内,加调料(每15千克生肉加花椒35克、大料35克、茴香35克、食盐300克),滚煮3~4个小时。
3、出锅晾凉后将肉按部位依次放入盛有老汤的砂锅,上压小石块,炖煮12个小时(其间不断加汤)即可出锅。
产品特点:色泽鲜艳,肉质细嫩,清香可口,味美怡人,肥不腻,瘦不柴,是佐餐下酒的美味。因煮制时要加一二十种草药和调料,故成品易存放,且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及滋补之功。
忻州地区的定襄县和原平市一带,地多人少,植物生长期短,当地的盐碱地特别适宜种植葵花,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大面积种植葵花,约有1.07万公顷,产量为950万公斤之多。
葵花,又称向日葵、转日莲等,属菊科。大致分为食用葵花、油用葵花和观赏葵花。在食用型中,以“大马牙”最为有名。这种瓜子,籽实长大似马牙,故取此名。其外皮有黑白相间的长条纹,含油率达20%~30%。炒食后,脆嫩清香,十分可口。
油用葵花可榨优质食用油和工业用油。这种油色泽清亮透明,味道浓香,营养价值很高,含有10%的不饱和脂肪酸。每100克葵花中,含蛋白质23.1%,脂肪51.1%,热量24.7万焦耳,钙42毫克,钾8.5毫克等营养素。中医认为葵花子具有:滋阴、止痢、透疹的功效,对于血痢、痈肿有一定的疗效。
相传河曲的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活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难怪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装品皮肤也白嫩细腻。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