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 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
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 :“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这是先秦以来重要祭祀“五祀”之一。按照《礼记.月令》所载:“孟夏之月,其祀灶。”秦时的孟夏,是指正月。然而祭灶的具体日期.来历说法不一,各地亦有差异。 盐城境内城乡居民,旧时称腊月二十三为“送小灶”,二十四为“送大灶”,每当祭灶这一天,家家都要将灶台、案台、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在神龛前设丰盛的祭品送灶时,要把神龛中间的旧神位接下来,焚香点烛,同时将旧神像在香炉前焚烧。
焚烧时,全家都要跪拜叩送,表示送灶神上天去“汇报情况”了。到了除夕晚上还要将灶王爷接回来,称迎灶或接灶。这时,要将大红纸书写的“东厨司命府”和灶君神像贴进神龛,两旁还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表示对王爷的恭敬。新灶神贴上之后,要放鞭炮,全家叩拜。此俗建国后逐步消失。
从前,一般土地庙的庙门都是朝南的,而唯独建阳镇的土地庙庙门都朝北 据传这与当地人怀念陆秀夫有关。南宋末年,陆秀夫以身殉国后, 故乡建阳镇的乡亲们悲痛不已, 镇上一位 90多岁的周姓老人,一天在睡梦中见到陆秀夫回到故里,丞相嘱咐老人,如今北方元军野心勃勃,妄图霸占中原,闹得国无宁日,他已拜会过土地神,请诸位正神把 土地庙门改向朝北,这样可以多管一方,好监视北方元军的入侵,同仇敌忾,共济国难。 第二天,老人把梦中见到陆丞相的情景和丞相的嘱托告诉大家,乡亲父老无不为陆公忠心报国,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一致认为,只有按照丞相的嘱托,才能告慰忠烈的在天之灵,当天,乡亲们就纷纷捐资、献料,把建阳5 座土地庙的庙 门全部改成朝北向。 建国后,土地庙已被拆毁,但建阳一带至今仍然流传着“土地老爷门朝北一多管一方”的歇后语。
满载会与满载酒 旧时,渔民们在汛期出海之前,要举行贡会, 贡会的宗旨是“龙王保佑,满载而归”。因此又叫满载会。下海若能满载而归,便认为是龙王发了慈悲,船主须备足酒菜,拜谢龙王。然后全船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称之为满载酒。此俗已延续许多年,直至现在,渔船出海归来,家家都有饮酒放鞭炮的习俗。开网门 每年的正月初,渔民出海之前,都要举行开网仪式。 这天船主装点香烛、恭奉三牲(猪头、鸡、鱼),船主领头,阖船渔夫人人跪拜海神,祈求出海平安,然后,众船民在船主家吃“满载酒。酒后,由船老大主持祭网仪式:敲锣鸣炮,将渔网平放海滩上,请一孕妇在网上剪2--3个眼,然后再拖网上船,起锚开航。开船是,先将船调个头,谓之“攘风”。无风是,船老大站立船头,领头高喊“哦嗬嗬哦嗬---嗬”,叫做唤风,说是风在天上转,船上要人唤。
农历三月,平原水乡已是草长莺飞,水和土柔。丽日春风之下,桃花绿水之间 ,度过了严冬的人们纷纷来到郊外田野,嬉戏闲游,踏青漫步。 三月三,晋代称上已节。《周礼.春官》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衅浴 ,就是用香草熏汤沐浴。春秋时,郑国于三月上旬之“已”日,男女偕同来水边, 执兰招魂,戏谑恋慕。到汉朝,官吏定于上已之日,“皆禊于东流水上,日洗濯 祓除,去宿垢疾”。上已节由此而形成。晋代以后,这一节日改为固定日期,“多 用三月三日,不复用已日”。过去,三月三这天,盐 平原的百姓们,无论男女老 幼均可携手至河边举柳枝洒水嬉戏。有的带着风筝去郊外放飞,或在乡间野外拔茅 针,采野花,挖荠菜。尽情娱乐一天之后,夕阳西下时才带着大地的芬芳返回家门 。 如今三月三踏青的习俗虽已部分消失,但人们在三月三前后去郊外春游的却日 益增多。春日郊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乐事了。美丽的三月三,源远流长,令人神往。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