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有个风俗:初一、十五,一般不会去串亲戚的,更不去探望病人。说是这两天忌讳。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朔主北,主阴。”是“鬼日”。
十月初一,是标准的鬼节,中国人悼亡的日子。据说此俗与孟姜女有关。流传在甘肃西一带的《孟姜女宝卷》中,就有这样的唱词:“十月里,十月一,麻腐包子送寒衣,走了一里又一里,我的郎君在哪里?”待她到了筑城工地,得知丈夫已亡,便嚎啕大哭,竟使长城崩塌一截。所以,十月一日,又叫“寒衣节”。“寒衣好向孟冬烧,门外飞灰到远郊,一串纸钱分送外,九原尚可认封包。”清朝《燕台口号一百首》中,就记载着每逢十月初一,到处烧纸悼亡的景象。
正月初一是春节,既是人节,也是鬼节。围绕它所开展的一系列风俗,诸如上坟、祭祖、饮屠苏酒、吃饺子、跳灶王、放爆竹、贴门神等,都是与驱鬼、胜鬼有关的。
十五呢?月满月圆的日子,按说该无忌禁,可翻阅历史资料,依旧有所讲究。据考:汉末盛行的五斗米道,把天、地、水人格化了,尊为“三官”,并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五三个月圆之期相配,称为“三元”。其中,正月十五这天,是天官给人赐福,称“上元”,要燃烛恭敬;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官给人赦罪,称“中元”,要在家等候;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给人解厄,称“下元”,更不能出门。所以“十五”也不宜交往。
古时的“丢百病”习俗,也是凑初一、十五的夜晚,将平时煎药的瓦罐及残存的药渣,偷偷倒在路口,让饿鬼乞食,顺便把病根也带走。
看来,初一、十五的确是鬼日。串亲和看望病人,都会带去阴气,令人忌讳。
现在讲究工作效率,时间观念又强,看望病人和朋友,多是抽空、挤时间、凑机会,顾不上查什么日子了。但这一习俗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往往误用了此日会引起人家的不满,一旦病人或其家属觉察出来,当面指出:“今是初一,怎么……”你也不必尴尬,可顺口纠正:“今是错一呀!”,借“错”与“初”的谐音避过这一天,既然错一天,不是三十,就是初二了。
其实,这都是人们自我约束后的再自我解脱,没什么科学意义,即便是生理学家现在已测定出,日月相距最近和最远,都会对地球上的磁场有所影响,使心身不佳的人,情绪产生波动,但绝不是因别人看望而加重的。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