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古今闻名的蜀道褒斜道南端,有一个开凿于汉代的人工交通隧道——石门,它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人工山体岩石隧洞。
石门有三绝:它不仅是控制褒斜道的“咽喉”要塞,石门内外104块古文石刻堪称稀世珍宝,还有古人火焚水激的开凿技术,至今令人叫绝。位于陕西汉中的褒斜道,在我国古栈道交通史上,开发最早、规模最大,并且屡废屡修延续时间最久。这条栈道始建于战国范睢相秦之际,热衷电视剧《芈月传》的观众可能记得这样一个细节:秦惠文派张仪、司马错伐蜀时大军途经褒斜道。如果您想了解这条栈道曾经的熙熙攘攘,不妨翻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记载:“栈道盘虚……层崖峭绝。柄木亘铁,因而广之,限以钩栏。狭径深泾,衔尾相接,从而拓之,方驾从容。急宣之骑,宵夜不惑。郗曲凌层,一朝坦夷……繇使行者忘其劳,吉行者余其躯,孥行者家以安,货行者肩不病,徒行者足不茧,乘行者蹄不剜……”
刘禹锡的意思是说,行走在这条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上,服劳役的人忘记了劳累,拖儿带女的人可以在沿途安家,挑着担子的货郎肩膀都不会得病,徒步的行人脚底都不长茧子,这是一条多么舒适的道路啊,现在听来也令人神往。
如今,由于兴修水利,这条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我们只有通过《石门铭》等摩崖石刻,来寻找将近两千年前的盛况:“穹窿高阁,有车麟麟。咸夷石道,驷牲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好在当年修建褒斜水库时,有一部分文物被搬迁到了汉中市博物馆,其中包括著名的“石门十三品”。
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下诏,在七盘山下阻碍栈道之地开凿穿山洞,汉中郡太守鄐君奉诏承办。石洞呈南北向,走向与褒谷河道平行,底部高度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总长15.75米,宽4.15米,高3.6米。当时这条隧道并没有名字,当地人以石门喻之,于是就叫栈道石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褒水又东南历小门,门穿山通道六丈余”,记载的就是石门。
石门开凿于距今大约两千年前,那时没有雷管炸药,没有挖掘机,古人如何打通一条将近16米长的隧道,而且做到洞内崖壁平滑、无斧凿痕迹?我们只能从文献中寻找答案。
唐代刘禹锡的《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中记载:“炽炭以烘之,严醯(音xī)以沃之,溃为埃煤,一簪可扫。”“醯”即醋,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用热腾腾的炭火烘烤之后,再泼一瓢老醋,岩石溃不成军,卑微到尘埃里。这样的开山方法从清代贾汉复的《栈道歌》中找到印证:“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即加如削腐。”
我们可以推测,烧烤待凿的山石,然后水激或醋激被火烧烤处,再用锤子敲打,原来坚硬的山石像切豆腐一样容易。
敲黑板,划重点,这种“火烧醋泼法”不就是物理学的热胀冷缩原理的升级版嘛。骤降的温差让石头迅速开裂,再利用醋酸腐蚀石头中的碳酸钙,再坚硬的石头也会土崩瓦解。
讲到这里,四川的读者是否眼熟?秦昭襄王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汲取前人治水教训,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在修建宝瓶口的时候就使用了“火烧水激法”。不过“火烧醋泼法”比“火烧水激法”还多了一道酸化的程序,从技术上更胜一筹。写到这里,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点赞。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