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褒斜石门(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洞)(2)

以寒2024-01-12

“工头”是四川犍为人

开凿石门的人是谁?从石门十三品中可以一窥端倪,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认为石门是时任汉中太守杨孟文于汉永平六年至九年(公元63年—66年)承修褒斜栈道过程中开凿的。最早提出“杨孟文开石门”之说的人是郦道元,他在《水经注》中写道:“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杨厥之所开。”

不过有学者指出,杨厥这个名字有误。因在石刻文字中有“杨君厥字孟文”的记载,郦道元误以为厥系杨君之名。宋洪适对此作出纠错,他在《隶释》中将“杨君厥字孟文”与杨淮碑中“杨君厥讳淮字伯邳”相对照,推测两碑都将“厥”作为语气助词,并指出这是后辈赞颂前人之勋德,因而尊其字而不称其名。

褒斜石门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洞

由于“先零羌、滇零称天子北地……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而使“桥梁断绝”,褒斜道衰废。形势稍一安定,新任汉中太守杨孟文力请修复褒斜道,“帝用是听,废子(午)由斯(褒斜)。得其度经,功饬尔要,敞而晏平”

赫赫有名的《石门颂》全名应该是《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这是东汉建和二年,汉中太守王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撰写的颂词。王升和杨孟文同是犍为武阳人,杨孟文做官比王升更早,当王升任汉中太守时杨孟文已去世。王升于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王升用“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作题额,其中的“故”字表示杨君已去世。

虽然杨孟文生卒年月不详,但他因重开石门,贡献卓越,《华阳国志》称颂他“孟文翘翘,丕显有成”,意思是说杨孟文卓尔不群,大有成就。

石门石刻,国之瑰宝

蜀道中的石门能够闻名于世,并非它的开凿工艺多么巧夺天工,而在于它沿途数量可观的摩崖石刻,为后人打开了一座研究书法、艺术、历史的宝库。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红将蜀道比作“一条诗文画廊”,石刻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摩崖石刻系先将崖石人工磨平,然后在其上书丹、刻写,记事铭功,以期传之不朽。历史上这一勒石铭功记事形式起源于秦始皇。李斯随同秦始皇巡游会稽、碣石、泰山等地,都留有摩崖石刻颂扬秦德、惩诫士民。东汉时摩崖石刻之风渐盛,蜀道沿途有数量可观的摩崖石刻即始于东汉,著名的《石门颂》、《鄐君碑》、《杨淮杨弼表纪》、《郙阁颂》、《西狭颂》等,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汉代石刻中之珍品。就连解放前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封面二字,也是从《石门颂》中所拓。

褒斜石门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洞

蜀道石刻,最为世人推崇的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门十三品”。王小红介绍,石门隧道位于褒斜道南端,由于褒斜道历代都有塞绝复通修栈之举,故后人在石门内外每每勒石铭功纪事、题字留名,形成国内罕见的一处古代石刻摩崖群。1961年,褒斜道石门摩崖与石门隧道一起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十三品不但是研究川陕自然面貌和交通兴废、汉代和三国历史的珍贵史料,而且是研究汉隶的重要实物,在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蜀道石刻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因为石刻纪事内容不仅可与正史文献相互印证,而且不少石刻还可充实史书记载的阙略,纠正某些史志著作的谬误。楚汉鸿门宴之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领巴、蜀、汉中之地。关于刘邦南赴巴汉的路线,由于《史记》中有张良送高祖至“褒中”之语,故学界历来认为他取道褒斜道。但《石门颂》记载“道由子午,出散入秦”,交代了来往路线图,再结合《汉书·高祖本纪》:“项羽使卒三万人从汉王……从杜南入蚀中”,说明刘邦赴汉中所行乃子午道,“出散入秦”与《汉书·曹参传》所载“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雍、斄(音:lí)”相互印证。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