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浮石飘色属扛抬式的民间造型综合艺术,当有的地方进行五花八门“现代化改革”时,他们始终保持传统样式,显示其独特的民间习俗个性。
事前,组织者以双母双全、长相俊美、意志坚定、胆大开朗、品学兼优为条件,以自愿为原则,挑选一批8—10岁的童男童女,利用业余时间集中培训后才当“色仔色女”。
色柜、色架依照传统制作,色柜为正方形,四面绘上彩画,柜内压上几块大石头,以保持平稳,色架由色梗、桃枝组成,色梗是一条精心锻造的纤幼钢枝,安插在色柜上。色梗穿过“下色”衣服直到“上色”身后,表面看不到钢支。上面坐着的为“下色”,又叫“屏”,站在上空的为“上色”,又叫“飘”。每台色柜由四个人用长松木杆前后抬着,走起路来上下忽悠,令“飘”与“屏”互相辉映,生动逼真。
另外,每台色柜有一位专人举着长木丫,中途帮助“上色”阻挡障碍物,并给“色仔色女”送茶擦汗,起着保护作用,使少儿每次活动后保持身心愉快。
台山浮石飘色共有10个色柜,各以一个历史故事来命名。如《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仙姬送子》、《平贵别窑》、《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禅》、《西施与范蠡》、《赵子龙救啊斗》等,反映村民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每逢出游,都以飘色为主,前有旌旗、罗伞、锣鼓、瑞狮、色标开道,后有八仙贺寿、八音管弦相随,队伍庞大,古色古香,环游全村,再回到庙中,以祈求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旺相。当天,旅外乡亲赶回村中,外界人士四方云集,形成万人空巷、夹道观摩的热闹场面,成为名传远近的民间习俗专项活动。
台山浮石飘色自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台山浮石飘色能流传至今,是因其有以下特征:
1、台山浮石飘色为迎合当地民间节日北帝诞活动而产生的,既有当地民间习俗的孕育,又有佛教思想的浸润,因此具有民族性和宗教性的特征。
2、台山浮石飘色将小孩扮成历史故事人物,并能凌空飘起,把人物造型艺术与杂技融为一体,因此具有艺术性的特征。
3、台山浮石飘色巡游时,有瑞狮、彩旗、色标、罗伞和锣鼓八音的配合,场面壮观,吸引众多的观众,因此具有综合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台山浮石飘色历史悠久,艺术独特,式样丰富多彩,影响深远,因此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历史价值:台山浮石飘色是迎合民间习俗节日活动而产生的,是宗教信仰的历史产物,它反映出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当时社会情况和生产力发展情况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研究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
2、艺术价值: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艺术性强、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化娱乐形式,属人物造型艺术,在飘色活动中,将色仔打扮成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并能凌空飘起,加上五彩缤纷的旗帜、色标、罗伞和锣鼓八音的配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艺术欣赏,由此也引起台山海内外乡亲的关注和支持。这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