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广东江门台山浮石飘色(2)

凄寒注2024-01-08

基本内容

台山浮石飘色属扛抬式的民间造型综合艺术,当有的地方进行五花八门“现代化改革”时,他们始终保持传统样式,显示其独特的民间习俗个性。

事前,组织者以双母双全、长相俊美、意志坚定、胆大开朗、品学兼优为条件,以自愿为原则,挑选一批8—10岁的童男童女,利用业余时间集中培训后才当“色仔色女”。

色柜、色架依照传统制作,色柜为正方形,四面绘上彩画,柜内压上几块大石头,以保持平稳,色架由色梗、桃枝组成,色梗是一条精心锻造的纤幼钢枝,安插在色柜上。色梗穿过“下色”衣服直到“上色”身后,表面看不到钢支。上面坐着的为“下色”,又叫“屏”,站在上空的为“上色”,又叫“飘”。每台色柜由四个人用长松木杆前后抬着,走起路来上下忽悠,令“飘”与“屏”互相辉映,生动逼真。

另外,每台色柜有一位专人举着长木丫,中途帮助“上色”阻挡障碍物,并给“色仔色女”送茶擦汗,起着保护作用,使少儿每次活动后保持身心愉快。

台山浮石飘色共有10个色柜,各以一个历史故事来命名。如《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仙姬送子》、《平贵别窑》、《劈山救母》、《穆桂英挂帅》、《吕布与貂禅》、《西施与范蠡》、《赵子龙救啊斗》等,反映村民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每逢出游,都以飘色为主,前有旌旗、罗伞、锣鼓、瑞狮、色标开道,后有八仙贺寿、八音管弦相随,队伍庞大,古色古香,环游全村,再回到庙中,以祈求人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旺相。当天,旅外乡亲赶回村中,外界人士四方云集,形成万人空巷、夹道观摩的热闹场面,成为名传远近的民间习俗专项活动。

主要特征

台山浮石飘色自明末清初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台山浮石飘色能流传至今,是因其有以下特征:

1、台山浮石飘色为迎合当地民间节日北帝诞活动而产生的,既有当地民间习俗的孕育,又有佛教思想的浸润,因此具有民族性和宗教性的特征。

2、台山浮石飘色将小孩扮成历史故事人物,并能凌空飘起,把人物造型艺术与杂技融为一体,因此具有艺术性的特征。

3、台山浮石飘色巡游时,有瑞狮、彩旗、色标、罗伞和锣鼓八音的配合,场面壮观,吸引众多的观众,因此具有综合性和群众性的特征。

重要价值

台山浮石飘色历史悠久,艺术独特,式样丰富多彩,影响深远,因此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历史价值:台山浮石飘色是迎合民间习俗节日活动而产生的,是宗教信仰的历史产物,它反映出农耕文化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是研究当时社会情况和生产力发展情况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研究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

2、艺术价值:台山浮石飘色是一种艺术性强、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化娱乐形式,属人物造型艺术,在飘色活动中,将色仔打扮成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并能凌空飘起,加上五彩缤纷的旗帜、色标、罗伞和锣鼓八音的配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艺术欣赏,由此也引起台山海内外乡亲的关注和支持。这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