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郎溪民俗文化拾遗 定埠婚丧乡风拾遗(2)

爱欢氏2024-03-24

踩麻袋(传代)。新娘到了夫家门前,从轿内出来不能直接踏进婆家门,要先踩麻袋——踩着麻袋走。通常是两条麻袋轮换接着踩。这有一说,叫“一代(袋)接一代”。新娘对婚事不乐,其心声从“哭嫁”中表露,新郎若是对包办的新娘无情意,此时便见分晓。如果钟情新娘,他等新娘踩完两只麻袋,便依从规矩,把新娘抱起走进洞房;若不,他早躲开不照面,任新娘心里叹苦,踩着麻袋进洞房。这一举,送轿舅舅是十分关心的,或喜或忧,要看新郎的态度。

新郎新娘拜堂。过去各地皆视“拜堂”为男女夫妻关系缔结的证据,因此,新郎家极为重视拜堂的礼仪。一般地方的拜堂仪式虽然也十分隆重,但程序简单,仅履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三拜之后,即入洞房。而定埠民间则不然,新婚夫妻三拜之后,还有一连串的“拜”,一一答谢至亲好友的人情礼。有知客先生当司仪,照着事先备好的单子从新郎的娘舅开始,大声唱礼:“娘舅舅母礼到,银洋×块。新郎新娘磕头!”……知客依次唱下去,唱得口干舌燥;新郎新娘的双膝依次一跪一起磕下去,直磕得双膝发软。如是大户人家,送人情礼的人多,新郎新娘要“拜”上几十分钟,累得苦不堪言,但他们的“高堂”却乐得咧嘴笑,以为这是一种荣耀,风光极了。往事如烟,昔日拜堂风俗早成了历史资料,如今男女夫妻关系有法律保护,再也不会经受那份磕头之苦了。

三朝拜丈母·夫妻双过门。拜丈母和双过门(回门)的风俗,本县各地都有,但“拜”法和“过”(回)法不尽相同,可谓“各处各乡风”。定埠民间过去是新郎在拜堂的第二天,由周公(媒人)陪同新郎去新婚妻子家拜丈母,随行的有一挑礼担的壮实小伙子。礼担要备烹调好了的菜肴(红烧肉、白斩鸡、肉圆、红烧鱼等)6碗,意谓六六大顺,另有糕点数包(盒)。新郎拜丈母,其意很明白,便是感谢丈母对他妻子的养育之恩。待一个月之后,新郎偕妻子一同上丈母家小住几日,叫“夫妻双过门”。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此乡风也有变化,多数新婚夫妻已将早年的婚后一个月的“双过门”提前到“三朝”,把二“习”并为一“俗”,称为“双过门”。

满月·送夏。过去流传一说,叫“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仿佛女子出嫁之后,娘家父母就不问女儿的冷暖了。在定埠一方,昔日民间也有说此话的,不过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其实心里仍惦念着嫁出门的女儿。女儿出嫁一个月后,娘家父母要蒸米粉糕(意取步步高),做糯米团子(取团圆吉兆),去给女儿满月。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天到来之前,娘家父母要买一对凉枕、两把毛扇、两双凉鞋,做两套夏装等,由母亲亲自送给女儿、女婿度夏,名为“送夏”。女儿一旦怀孕生孩子,做父母的为女儿付出的就更多了,这有催生、看撒姆(洗三)、送菜、为外孙满月等等乡风为证。由此可见,女儿同是娘的心头肉,时时刻刻牵着娘家人的心。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