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霄,古称上元节。莆田城区与全国一样,以十五、十六为元霄心。十八日即宣告元宵结束,《岁华忆语》记述古金陵以农历十八日为“落灯节”的情景:“俗谓‘上灯元宵落灯面’也。”“年事毕,儿童检书籍,妇女理针黹矣。”唯独莆仙地区过元宵佳节,从时间上提前庆贺:农村各乡自成定例,从初十始,甚至更早,全境排到最后的,会拖延至农历二十日,才落下帷幕。林扬祖《莆田县志稿》载:“城中四门通衢各设松棚,悬灯其上,里社皆盛张灯为祈年之举,坊乡之民轮年为福首,醵金祀里祠,设醮诵经祈福,境内火树箫鼓,达旦不辍。”元宵期间,各乡村极尽所能,异彩纷呈,往往吸引城镇市民下乡观赏,乡村各家各户也以邀集外地亲朋好友愈多愈自豪。庆元宵活动主要形式有:里社行傩、舞龙灯、耍狮子、弄九鲤、车鼓队、十音八乐队、迎神仪仗队、马队、妆架队、游灯队、摆棕轿队。主要内容有:炉纸、散花、请花、放焰火、跳棕轿、扮僮身、踩刀轿、掷铁球、扮神妆架巡游等。
莆田最早写元霄诗的是北宋名臣蔡襄《庚子上元即事》:
老去年华只自惊,又逢佳节向山城。
春临半夜寒犹重,月到中天色更清。
上客风流连宿醉,游人歌调得新声。
遥思凤阙行时令,红伞朱栏万烛明。
元朝诗人洪希文笔下的《山中逢元夕》诗,更是描绘了元霄节的狂欢氛围:
雪后连朝快放晴,料应灯火压城闾。
银花火树不知夜,绣毂香轮欲夺春。
闲若无闻清管寂,居然相对短檠新。
今年不带元霄分,月色深山不负人。
元霄心,“接行傩”
元霄心一般不演戏,由首老捧出社炉绕境,各家各户迎接入厅堂,进香拜祝,俗称“接行傩”,或在门口焚香烧柴火行叩拜礼,称“炉纸”。社炉绕境(全自然村)巡安时,行傩执事捧一尊木雕社妈,社妈头上插满鲜花,向各家各户散花。如有待育妇女,从社妈髻上取下一支花插在自己髻上,名曰请花。晚上,选一宽畅广场举行跳棕轿活动。“里中少年各抬棕轿,聚薪跳火为戏,其夕年少作角胝戏,舞龙灯,弄青狮。男装为女,充街塞巷,鼓乐聒耳,彻夜不绝。”花费甚巨,所以古代就有官任提点广东刑狱的王迈,写一首《元霄观灯》诗批评当政:
元霄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采鳌。
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