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坟扫墓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这首诗虽然出自白居易之手,但任何一个人描绘山西清明景象时,都无法回避这些令人断魂的画面。
山西普遍称扫墓为上坟,人们到故去的亲人坟前供上果品点心,焚香烧纸,洒酒祭奠,还要往墓顶和墓周添些新土,铲除墓上杂草,象征为亲人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山西民谣唱道:“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 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
祭奠亲人的凄切情景各地均同,但祭奠的细节却又各不相同。清明节上坟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山西北部多数地区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晋南一带,旧时各家上坟都在清明前十天就陆续开始,而在清明前一天或当日,则是集体在家庙(亦称“祠堂”)祭祀祖先,祭祀一般要在清明节中午十二时以前完毕。据说,十二时以后的时间是留给戏子、吹鼓手用的。扫墓时,一般只限男子,也有的地方男女同去。但在夏县一带,却有男子不上坟的习俗;晋中寿阳一带扫墓祭祖不在清明当日,而在前一两日,新媳妇祭祀婆家祖先和出嫁的闺女祭祀娘家祖先则在清明前三天。吕梁地区供品为自家蒸制的花馍、油糕。上坟时还用黄、绿、白纸裁成细条,挂在坟墓四角及树枝上,并留一部分压在坟墓顶上;太行山一带则是用白纸做成纸幡,插于墓顶,如若谁家坟地墓顶没有插白幡条,则被认为断子无后,断根亡苗。陵川一带则讲究扫墓时扫墓人要同去同归,一些人已经烧祭过了,其他亲友就不能再进墓地了;而大同、平遥等地,清明傍晚妇女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一时间,“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祭奠场面中有些情节生动具体且耐人寻味,晋西北的河曲等地,上坟要带酒肴,祭毕故人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中的介休等地,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晒干以后再食用,据说可以消灾祛病;晋南的许多地方,有的人家要在坟里栽葱,意为让祖先保佑后代聪明。新婚夫妇将豆芽埋于坟地四角,象征新媳妇已扎根婆家。上坟要将供献过的鸡蛋、花馍从坟头滚下,让小孩子争抢,以示子孙代代相传。祭毕返家时,拔一把麦苗,由年长的妇女剪一只红公鸡,鸡上系麦苗,吊于屋中楼板下,象征迹象苗旺。而晋南闻喜等地,上坟时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