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侗乡鱼俗(2)

慧月2024-02-16

识鱼来认族

侗族认亲或认族,先要问对方知不知“一脚踩三鲤”。如果答得对便认你为同族亲人;如果答不出来,便被认为其中有诈。那何谓“一脚踩三鲤”呢?这还得从唐末宋初侗族的祖先“飞山蛮”的三鲤鱼共头的图腾说起,这是侗族祖先不忘鱼的养育之恩和对鱼神的尊敬以及象征民族团结的图腾。侗家村民把这个图腾画刻在鼓楼、风雨桥、门楼、住房等建筑物上;还有人将其绣在枕头、被单或背带上;特别是将其刻在每座桥头铺路的青石板上,行人踏石板过桥进村,都要“一脚踩三鲤”。若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就不会认你为亲人。可见,鱼与侗族祖先有着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鱼的象征意义

在侗家人的眼中,鱼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鱼,它在侗族社会中获得并具有更加神秘的意义。正是因为侗族人对鱼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作为侗族民间“自治条例”的“侗款”中,对偷鱼者的处罚常常比犯其他罪行者更重。

在侗族村寨的鼓楼和风雨桥中央的椽木上,多绘有一个“太极图”。不过这里的太极图不是道家所理解的黑白更替、阴阳对转,而是两鱼相交、生命繁衍,象征万物萌生,所以侗家人把它绘在神圣的鼓楼和风雨桥的椽木上,以供后人时时瞻望和供奉。

侗乡鱼俗

在语言上,侗族村民把始祖母与鱼称为“萨”,为同一称呼。萨在侗语里除了有始祖母和鱼的含义外,还用来指称已婚的妇女,诸如“老奶奶”“婆婆”“妻子”之类。在侗族社会中把鱼与已婚的妇女联系起来,这便使鱼有了更深层的象征意义。

鱼即“萨”,是妇女、生殖的象征。

闻一多在《说鱼》中对以鱼喻性、喻偶、喻婚、喻生殖等有过精辟的论述:“为什么用鱼来象征配偶呢?这除了它的繁殖功能,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大家都知道,在原始人类的观念里,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而传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这在我国古代的礼俗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不必赘述。种族的繁殖既如此被重视,而鱼是繁殖力较强的一种生物,所以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一意义上,差不多就等于恭维他是最好的人。”

鱼象征着侗族的团聚。

侗家人好养鱼,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或几个鱼塘,在鱼塘中要建一个鱼窝,供鱼类生殖、聚合、防范天敌。这种鱼窝使鱼得以生息繁衍,侗家人要得以生息繁衍,也要建造自己的“窝”,因此在侗族社会中有“建寨要先建鼓楼”的习俗。鼓楼的造型颇有点像鱼塘里的 鱼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侗家人集体的一个“窝”,是侗家人的一个聚合的场所。这在侗族《古歌》里有很明确的说明:“鲤鱼要找塘中间做窝,人们要找好地方落脚;我们祖先开拓了‘路团寨’,建起鼓楼就像大鱼窝。”

鼓楼还用于人们节日聚会、平时小憩和娱乐。老人们在此闲坐摆古,年轻人在此聚会学歌唱歌、听老年人传播各种知识等。鼓楼就像鱼窝把鱼聚合起来一样把侗家人聚合起来,也正如侗歌里所唱的那样:“鱼儿团聚在鱼窝里,我们侗家团聚在鼓楼里。”

侗乡鱼俗

鱼反映出侗族社会的历史进程。

鱼是最先养活侗族先民的食物之一,在水稻还没有得到发展之前,侗族先民以食鱼为主,从侗族的诸多传说中也得到不同程度的说明。最初,鱼仅仅是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备受侗族先民厚爱并加以崇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对鱼的特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渐渐地输入了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的观念和文化内涵。时至今日,人们赋予鱼的各种观念和文化象征,在侗族社会中还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反映。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