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侗乡鱼俗

慧月2024-02-16

侗乡鱼俗

城步、绥宁一带侗乡,家家少不了在宅旁或村边开有一口小塘,养有逗人喜爱的鲤鱼、草鱼等,在那“刮五风”和“割尾巴”的年代,户户养鱼的习俗也没被“刮”掉、“割”掉。为啥侗家人这么喜欢鱼呢?相传侗族的祖先是古越人的一支,住在海边靠鱼谋生,永不忘鱼的养育之恩,对鱼神十分崇敬,因而祖辈辈爱鱼养鱼,沿袭至今。侗家人养鱼有严密的规矩,他们在合款的大、小款里都有规定,凡偷盗鱼者,轻者要被九钟提罩,重者处以死刑。因此至今无人敢盗池鱼,故户户放心养鱼。并有许多有趣的鱼俗。

请客席上必有鱼

好客的侗家,客人来了,席上必须有鱼。通常吃的是香气 四溢的腌鱼,每年腊月,将草鱼或鲤鱼从塘里捉上来,破去内脏,擦上食盐,风干水气,然后切成小块,洒上研碎的红米粉,放进坛子腌好,能保存一两年。来了客人炒上腌鱼,风味别具一格。有时也从塘里弄几条跳蹦蹦的鲜鱼招待客人。如果席上无鱼,便被视为看不起人。

婚丧喜事必鲤鱼

侗家办喜事,离不开鲤鱼,据说鲤鱼是表示礼节。男方到女家定亲和迎亲,要送一对或几对鲤鱼,鲤鱼越大越讨对方喜欢。来贺礼的人也要送鲤鱼,表示新婚夫妇早生贵子跳龙门。相传鲤鱼跳上龙门即成龙,含有望子成龙之意。办理丧事也必须以鲤鱼为祭品,老人临终时,要用腌鱼送终。灵前必须供有大鲤鱼,以表示对亡者的尊敬与祭奠。为死者吊孝也要活鲤鱼,寓意死者的灵魂骑鲤鱼登仙境。

侗乡鱼俗

大年初一必吃鱼

侗家的大年初一早餐,户户都要吃鱼,预兆新一年喜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鱼)钱余(鱼)粮。食鱼必由长辈先尝,然后依辈吃,年龄小的最后吃,必须入人都吃到。倘若哪个顽皮小孩不吃鱼,全家人都会为此感到不高兴。

鱼在侗家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在侗族社会中有“无鱼不成礼”“无鱼不成祭”“识鱼来认族”的说法。

无鱼不成礼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操办红白喜事,侗家招待客人的第一道菜就是酸鱼或炖鱼。进餐后,主人敬客人的第一轮菜也是鱼制品,让客人慢慢地品尝,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人情往来、互赠礼品,鱼品被视为最体面了。如给小孩办满月酒,外婆家送来的诸多礼品中,鲜鱼和酸鱼是必备的;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托一位中年妇女带上腌酸鱼以及鸡鸭到女方家去下聘礼;办结婚喜酒,除了宴席上有鱼制品外,在新娘回门那天,新郎还要给新娘家以及其家族各户送大片腌酸鱼、大团糯米饭;办老人寿酒,女婿要给岳父或岳母送几条腌酸鱼和若干糯米酒;造房进新屋吃酒,亲戚朋友都要带腌鱼前来祝贺。

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开宴也要有酸鱼,如侗族大型的约会有土王节坡会、四月八坡会;小型的约会有正月、二月上山砍绞纱细竹,三月摘茶泡,五月摘杨梅,六月吃李子,七月吃梨子,十月吃板栗,还有挖“众地”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青年男女上山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一般是男方发出邀请,女方备足晌午饭。在这种场合,饭包里有“龙肝凤肉”也比不上腌味得体,而腌味中又是酸草鱼最为体面,这是侗族人勤劳、富有、手巧的标志。

侗乡鱼俗

无鱼不成祭

侗家人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古稀过逝的老人都以鱼作为头等祭品。婴儿满6个月那天,婴儿的母亲要在炉火正旺的火塘边摆上一盆盛有几条活鱼仔的清水、一团糯米饭祭拜保佑幼儿的“奶奶”(侗族女神),然后要给婴儿灌一匙鱼汤来开荤,以祝愿小宝宝日后像小鱼儿那样活泼可爱。

若是小孩夭折,家人也要给死者手里捏着或口里含着一块包有酸鱼的糯米饭,以示不做饿鬼、不来捉弄家人。给老人办丧事要求更为严格、更为讲究。丧葬期间,死者亲属可以吃鱼,但是禁食其他肉类;儿孙守孝,一定要在死者灵牌前供上酸草鱼或新鲜鱼、猪肉、糯米饭团,以慰亡灵;送殡出葬,儿孙和女婿要在棺木前摆上酸鱼、酸肉、糯米饭,以作为告别亡灵的供品。祭祖活动如祭萨、祭神、还愿等也都少不了鱼。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鱼,预兆新的一年里喜庆有余、五谷丰登、鱼类肥大。大年初一吃鱼要先由家里的长辈品尝,然后依辈分和年龄大小逐一而食,年纪小的最后吃,必须人人都能吃到。倘若哪个顽皮的小孩不吃鱼,全家人都会为此感到不高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