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人算不如天算。
客家人常常用“吃了算盘珠子”来比喻识得精打细算的人。“毋识打算一世穷”,“食毋穷,着(穿)毋穷,冇划冇算一世穷”,这些客家俗语无不告诫人们,做事情要有计划,花钱财要会盘算。
要想不被人欺,不被人骗,首先必须学会算术。科举时代,客家地区尽管教育相对发达,但几乎只有男性才能读书。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几乎为零,然而并不意味着她们就愚昧、无知。在劳动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这是传统社会客家女性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即使今天,中老年客家妇女中,从没有进过学校门的人也为数不少,但这些“文盲”却工于算数,买卖之中从不吃亏。
多数客家人有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认为“正月初一斋一工(一日),当得斋公(道士)斋一年”。年初一的斋菜中,大菜(即大芥菜,寓意吃了发大财)、芹菜(寓意吃了很勤快)、葱(寓意吃了很聪明)、蒜(寓意吃了很会打算)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尽管“人会算,天会断”,人算不如天算,但客家人仍然凡事有计划,而且考虑周详、细密,尤其是注重细节,善于将各种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预见出来,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宇宙万物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断然没有的。“计划不如变化快”,自始至终,“天”的各种因素都在发生量的变化或质的变化,如果人算不能及时跟进、应对,那么事情就可能遭致失败,或大打折扣。
只要曾经努力了,即使“盘算”不成功也无须过分自责。要知道,绝大多数事情是“玉皇大帝打算盘”,全不由人来算计。
麻籽即芝麻。时至今日,客家地区传统的月饼仍然以麻饼、五仁饼和砂仁饼(俗称红饼)为主。每至中秋,打糍粑、杀鸭子、食麻饼、剖柚子、烧瓦塔、赏月光等民俗,便成为客家人应节的主要内容。
民国年间梅州平远人姚菊隐所作《平远妇女俗咏》有云:“油糍麻饼麦芽糖,担到门前不买尝;非是囊无阿堵物,怕人嗤笑食穷郎。”(阿堵物,指钱币)可见客家人尤其是客家妇女,平常时间也特别钟爱吃麻饼。“八月十五月光光,游子漂泊在外乡;百种月饼穿肠过,唔当屋家麻饼香。”打拼在外的客家人,如果中秋夜吃不上家乡的麻饼,心中的失落便油然而生。
做麻饼的麻籽虽然重要,却不过是配料而已,唱主角的仍然是面粉、白糖。有些所谓的达人、官人、贵人、能人、强人、要人等等,满以为没有他的存在,月亮便不圆了,地球便不转了,因而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来,盛气凌人,兜威风,讲排场。其实,没有麻籽不做麻饼便是了,还可以做五仁饼,还可以做砂仁饼,再不就做纯粹的面饼,加点盐,加点葱,一样美味可口。
许多事情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小聪明者却以为少了自己便干不成了,因而拗撬得很,刁难得很。面对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不可一世的人,人们心中总是难以平服,往往用“少你只麻籽,照样做饼”这句话来加以讽刺。
语意:以讹传讹,虚惊一场。劝诫人们要眼见为实。
春秋时期,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庭院里原来没有井,只能每天出门外去打水。由于家庭成员众多,经常得专门安排一个人,整天在外面挑水。等到他家院子里的水井打好之后,丁家人就对外人说:“我家的井打好之后,就如同得到一个人。”
接着,听了这番话的人就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一个人!”一个大臣也听说了,连忙报告宋国国君。国君连忙派人去查问丁家。丁家主人说:“哎,我的意思是说,我节省了足足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哪是说我从井里挖出来一个人啊?!”
这便是以讹传讹最古老的版本。宋国国君虚惊一场,原来是一句大实话被人们传播错了,并且越来越玄乎。
人们之所以经常把上条街打老鼠之类的事情,“讲到有手有脚”(说的神乎其神),说成是下条街在打老虎,完全是信息传递过程中漏斗效应作用的结果。随着信息传递环节越来越长,信息的真实性、正确度便呈现漏斗形态,越来越缺失。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看见的,总比听见的东西来得真实一些,可靠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往往把假相当成真相,把真相当成假相。
上街到底打的是老鼠,还是老虎,最好自己去看个究竟,否则就不要动辄大喊大叫:“哎呀嘞,唔得了啦!上街打紧老虎,快滴走啊!”(哎呀,不好啦!上街正在打老虎,快点跑啊!)
当然,身居网络时代,每天都是信息大爆炸的日子,孰真孰假,光靠耳朵、眼睛远远不够,还得多加思索,准确判断。
语意:顾此失彼。用以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顾得头来尾又翘,顺得哥哥逆了嫂。”事情往往如此,扶起了篱笆却倒了墙,拣到了芝麻却丢了西瓜,顾得了老的顾不了少的,顾得了大的顾不了小的,两全其美的事情实在是稀有。
“顾头毋顾尾”,并非人们有意为之,而是事情本身的相互对立让你无所适从。这句客家俗语与客家竹马舞、竹马灯(俗称“马灯”)有关。竹马灯属于客家灯彩第四灯,流行于赣南、闽西、粤东几乎每一个客家乡镇,多在春节期间与花灯、龙灯一起表演。最初的竹马只是一种祭具,作为禳神、祛邪、献祭之物。客家传统竹马舞、竹马灯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五行当一应俱全。
竹马用竹蔑扎成马形,分前后两截,蒙以彩纸,绘制成马的样子,系在表演者腰部前后。马腹下用布围住,以遮住表演者的腿脚。马身内点燃灯火,有些地方还在马颈上系铃,跑动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如果竹马做得前后马身不协调或穿戴不整齐,则很容易前压后翘,或前仰后坠,跑起竹马来很是不伦不类,甚至闹笑话。
在各种大小利益冲突中,客家人多讲究圆滑处理,以尽可能公平、公正,但正如竹马本身就由前后两截加上表演者所组成一样,要做到方方面面都喜笑颜开,谈何容易。
世间事只有不断的完善,而没有绝对的完美。在头尾不可能都照顾到的时候,要么顾头,要么顾尾,切莫勉强自己两头都做到尽善尽美,否则就是“吹火筒——两头空”的结局了。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