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指台前做戏的木偶原本由幕后的艺人所操纵,比喻抛头露面做事的人,其背后有靠山,也可解作受人指使,不由自主。
傀儡即木偶。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傀儡戏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表演功能的剧种。《列子·汤问》记述周穆王时代,一个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造假物倡者”,便是后来的傀儡。在汉代,傀儡表演多用于丧礼,隋唐开始用于表演神话、人物故事,宋代则尤其盛行,无论宫廷市井,到处都有木偶戏的精彩上演。
就傀儡的形制,可大致分为悬线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数种。
明代伊始,傀儡戏多盛行于南方。明代福建长乐人谢肇淛所著笔记《五杂俎·人部一》记载说:“南方好傀儡,北方好秋千。”
以福建漳州、泉州为代表的河洛傀儡戏具有浓厚的驱邪祭典功能,其演出场合多见于呼引冤魂的丧礼,或开庙、开台(剧院及戏台首演)及建醮、普度等除煞仪式。客家傀儡戏则以祈福的酬神仪式为主,其演出多应用于祭祀神明,或用于弥月、结婚、做寿等喜庆场合。
客家木偶基本属于提线木偶(即悬线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高约两尺,角色大致可分为生(小生、老生)、旦(小旦、老旦)、净(大花)、末(公末)、丑(三花)及花童等。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八番音乐。提线木偶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膝、趾等,各缀丝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傀儡头一般用樟木、椴木或柳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之分,武手舞枪弄棒,文手笔走龙蛇,把盏挥扇,无不妙趣横生。
傀儡唱戏,无论唱到大家赞口不绝,还是演到令人生厌、昏昏欲睡,其关键并不在于傀儡本身,而在于幕后的操纵者。然而看戏的人却多以为拿腔拿调的果真是傀儡,浑然不知道或忘记了躲在幕后的实际操纵者。戏台上,傀儡们一一做唱念打,各具形态。一旦戏了,则被收拾停当,躺在道具箱内无声无息,风光不再。
大有人心甘情愿被差遣、被指使,看上的也正是傀儡那种表面的威风和得意,更甚至傍着官势,到处张扬炫耀,进而做出欺压乡邻之事。如此小人仰仗身后有靠山,平时不行善举而多做恶,往往很快反被自己的靠山抛弃,既得利益也就随着烟消云散了。
但凡“傀儡唱戏”之人,多听不进“采茶实笃笃,戏文半边虚”一类的忠告,满以为台上台下都是戏,戏里戏外都是自己说了算,殊不知最后没戏唱了,连自己都靠不住,更何况只有利益没有情谊的“靠山”。
不由自主、惟命是从的日子虽然可以换得一时风光,但真正的主角并不是抛头露面的人,而是傀儡的操纵者,实权的把持者。因此贪图眼前利益,甘愿“傀儡唱戏”的人,最终要失落得很,更甚至有朝一日成为“靠山”的替罪羔羊。
语意:讽刺虚情假意。借指为人吝啬。
杀鸡待客,一种古老的民俗。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同“邀”)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北宋黄庭坚《宿山家效孟浩然》诗云:“翁家炊黄粱,杀鸡延食罢。”南宋陆游《急雨》诗曰:“父老歌舞看稻苗,杀鸡买酒更相邀。”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便秉承了这种淳朴。
贵客到来必杀鸡招待,美酒作陪,罕有“问客杀鸡”的虚情和假意。客家杀鸡待客相关民俗十分丰富,略介绍一二。
粤东各地客家在上桌之前,要把鸡头、鸡翅、鸡尾等部位摆成活鸡的形状,端端正正地摆在盛鸡肉的盘里。上菜时,鸡头要对准在上位就座的长辈,昭示将有好运到。席间,任何人不得吃掉鸡头、鸡翅和鸡尾。这些东西要留到下一餐给长者吃。旧时,客家人以鸡头象征凤凰,因而是宾主共同吉祥的征兆。
接受招待的客人,一定要吃鸡腿,但不可将鸡头吃掉,否则主人也会觉得客人对他不敬。相反地,如果前往吊唁时留下来用餐,则应将鸡头吃掉,以表示对丧家的尊重。
春节期间,若有客人登门拜年,主人通常会请客人吃一碗讲究的鸡肉料理:大碗里放一个鸡头、一块鸡脖子、一只鸡翅及两块鸡肉,切不可混入鸡屁股,最后再放一只没有任何破损或脱皮的鸡腿。鸡腿破损或脱皮,客人会认为主人对自己不敬,引起不欢而散。
再看其他地方、其他民族杀鸡敬客之俗,以作比并相映成趣。湖南地方多以鸡尾敬长者。西南各省苗族待客则有“分鸡心”的习俗:吃饭时,主人先将鸡心夹到客人碗里,客人再将鸡头分给大家享用。
贵州布依族杀鸡待客时,保持整条鸡场完整,清洗干净后不切断;切鸡肉时,先切鸡头,后切鸡翅,最后切鸡身,切鸡身时,鸡块数必须和来客的人数相等。端上桌后,主人先将缠有鸡肠的鸡头、鸡脖子和少许鸡血、鸡肝献给来客中最年长者,表示肝胆相照、常来常往,等主宾享用完鸡头后,大家才会开始用餐。
云南景颇族杀鸡待客时,客人也不能随便夹鸡头、鸡脚吃。依据景颇族传统,鸡头用于敬老,而鸡脚则属于孩童。
客家人素以勤劳节俭著称。客属企业家田家炳作为亿万富翁,捐资助学时是何等地慷慨,可他自己脚上一双皮鞋竟穿了整整十年!
“勤劳”绝没有人反对,可“节俭”却常常遭到非客家人的非议,认为客家人小器、吝啬,实在是一种毫无理由的偏见。以美国为代表的超前消费思想,表面看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实质是一种享乐主义。俗语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刷卡族却是后人栽树,前人乘凉,以至卡刷爆了,信用透支了,次贷危机出现了,金融危机也接踵而来了。
“问客杀鸡”最初版本的真实意义是“节俭”,其中所谓的虚情假意,一是讹传,二是误解。故事是这样的:
客家人多有崇信道教、佛教的,平素都以吃斋作为最基本的信仰。一天,某人家里来了一位“斋公”亲戚,是自己的母舅。明知来客不吃荤,但热情洋溢的主人却仍准备杀一只鸡,以孝敬舅公。这时,一向勤俭持家的主妇就对丈夫说:“还是去问一下舅公吧,看他要不要吃鸡。他要是不吃,那就不杀了。”这大实话却偏偏给一个过路的“啦呱婆”(多嘴多舌的女人)听了,由于不明真相,一传说开去,便人人都以为那家人十分吝啬。“问客杀鸡——虚情假意”的俗语也因此便越传越广。
八月月圆节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要把自己的瓜果和谷等选最好的拿来献月亮,因为月亮为人们分明耕种的节令。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各家把选来的南瓜、黄瓜、包谷、谷穗、水果等(其中梨是不可缺少...
梅山文化,点点滴滴的汇聚,集成古代文明的瑰宝,其中那些独特的地名传说,更是古老长河中迸出的浪花。地处新化县桑梓镇石窖村北面的前程村,俗名叫玉米冲,讲起这一地名原由,是一段沧桑久远而讽渝深刻的故事。康熙...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