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以北20公里的宝峰镇宝珠峰下、泐潭之滨。据史料记载,宝峰寺原名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已1200余年,因其地处泐潭之滨得名;又因为寺建在石门山内,所以民间又有“石门古刹”之称。唐宰相裴休有诗赞此地是“灵胜地”,到此一洗凡尘杂念,连功名都可以抛弃不要了。
宝峰寺背倚宝珠峰而立,崇山逶迤而来,之中忽突起半圆形山峰,极像一颗硕大无比的佛顶珠。周边有七条山岭,伸屈蜿蜒,聚首宝珠峰,左右又有二山球抱山门,整个山形好似九龙竞珠,是谓“九龙荟萃”。这宝峰寺周边的山形,乃鬼斧神工造就,山灵水秀,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实为天下形胜之地。清代文人舒慕芳誉此地为“洞天福地非人间”。宋代高僧善权大师曾赋诗赞宝峰山势云:“兹山甲天下,葱翠自开辟;石磴空自清,峰峦映金碧。”真是好诗,道尽了宝峰之妙。
唐大中四年(850)宣宗赐“宝峰”匾额,遂易名“宝峰寺”,沿用至今。宝峰寺周围层峦叠嶂,危崖壁立,树木葱茏,山川回合。寺后七岭奔来,左右两峰环抱,俗称“九龙聚会”之地,气势灵奇,环境清幽。与宝峰寺历史有关的著名人物是马祖。马祖,中国佛教著名禅师,俗名马,僧名道一。他根据六祖慧能的主张,提倡心性本静,佛性本有,觉悟不假求外,宣扬“自心是佛”,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宝峰寺是马祖道一的重要道场,自唐贞元元年(785)起,马祖曾多次率徒来此弘法。唐贞元四年(788年)二月初一,马祖圆寂,世寿八十,弟子奉灵骨归寺于建昌石门山泐潭等。贞元七年(791),左仆射德尔奉德宗圣旨来为马祖建舍得塔。唐宪宗赐马祖谥号为“大寂禅师”。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世宗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
大约在唐代天宝年间(742-756),一位来自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师弟道通法师游方至此,他们行走多日,不免乏累,寻一块溪边巨石安坐小憩,饮罢甘泉,进斋饭毕,抬头“见诸峰蜿若龙蟠者,爱而筑室居之”,这即宝峰禅寺之始。这个水潦和尚看来是一个爱好山水美景的高僧,他的师傅就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马祖道一,正是他让宝峰声震寰宇,显扬于世。
水潦和尚自建庵于宝峰后,当然要礼请师尊来游;而马祖恰恰是个游方四海弘扬禅法的高僧,足迹遍天下。他一生二到宝峰:一是在唐贞元元年(785),他与众徒同游宝峰,马祖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第二次是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正月,马祖道一大师再登石门宝峰,悠游山水之间,见“沿壑平旷,顾而乐之”,他相中了宝峰作为归葬之地,而且预言一个月后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将圆寂。众僧当时并没有把此言放在心上。
马祖回钟陵开元寺不久,染疾卧床而逝,享寿八十。弟子们遵其生前遗嘱,灵骨归葬宝峰。时任江西观察使的李兼是马祖的皈依弟,举办了盛大的归葬仪式,《宋高僧传》载,在中国佛教史上,马祖的葬礼是继华严宗法藏大师归骨嵩山、净土宗善导大师瘗塔秦岭之后的佛门第三次盛大葬礼。唐贞元七年(791),国相左仆射权德舆奉唐德宗旨意,主建石门马祖塔,并亲撰塔铭;唐元和年间(806-820),唐宪宗赐马祖谥号“大寂禅师”;唐大中四年(850),江西观察使裴休奉旨主持重修马祖塔,赐塔名为“大庄严塔”,又颁赐“宝峰”匾额;清雍正十三年(1735),又加封马祖为“普照大寂禅师”。
马祖的葬礼毕,百丈怀海法师即傍墓结庐,以报恩守教之心修行,并主持宝峰佛事。十方衲子闻风而至,参禅问道者络绎不绝,如沩山灵鹫,参禅于怀海,后居湖南沩山,成为禅宗沩仰宗开创者。耽源应真禅师,曾与怀海大师论道于宝峰,后出居吉州(今吉安)耽源山,与慧寂禅师说法,传“圆相”给慧寂,后慧寂居袁州(今宜春)仰山,开“仰山门风”,成为沩仰宗另一开创者。云岩昙晟法师,幼时即在宝峰出家,后至修水云岩寺传法,收良价和尚为徒,良价又回宝峰习禅,后至宜丰洞山建寺,成为禅宗曹洞宗祖师之一。黄龙慧南法师,曾在宝峰参禅悟道,后迁修水黄龙寺,成为禅宗黄龙宗之祖。另外如九峰道虔、东林常总、宝峰克文、觉范慧洪、大慧宗杲等等,这些在中国佛教史、中国禅宗史上赫赫有名的法师,都曾在宝峰习禅修道,尔后才开宗立派,宝峰于斯大盛,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史载,道一和尚俗姓马,“生而凝重”,容貌奇特,目光如虎,舌长过鼻,神宇不凡,因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独特的贡献而尊称马祖。他幼年时即在剑南道(今四川)汉州什邡罗汉寺依唐和尚削发为僧,20岁左右在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处受具足戒,并游学蜀地各处,深受禅宗弘忍弟子智诜(608-702)开创的净众-保唐禅派学说的影响。
马祖初到南岳衡山,另塔一茅屋为栖身习禅之处,每天只是坐禅,凡有来访者皆不闻不问,亦不答一词。怀让大和尚听侍者说,从什邡来了这么一个孤傲的僧人,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既是什邡人,俗姓又为马,是不是师尊谶言中的那匹可“踏杀天下人”的“马驹”呢?闻之不如见之,遂翻山越岭,见到正在“调身调息”的道一,果然气度不凡,心中暗喜。
怀让师取出一砖在庵前磨起来。道一问:“磨砖作什么?”怀让答:“磨作镜。”道一大疑:“磨砖岂得成镜邪?”怀让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答:“图作佛。”怀让大师抬头定睛看着他:“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道一深感大师见解非同寻常,于是,纳头便拜,从此跟随怀让大和尚习南宗禅法,最后密受心印,尽得玄奥。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道一辞别师尊,开始了他传法点化众生的事业。他先至武夷山深处佛迹岭结茅为庵,后又驻江西抚州西里山,再南下宜黄,栖息于宜黄石巩,把深奥的佛理化为生活的智慧,不断点化世人,使一大批有慧根者投入其门,成了他的徒弟,影响日增。后又云游至南康龚公山结庵,一住便是二十年。百丈怀海、伏牛自在、盐官齐安、鄂州无等这些日后著名的禅师都是这一时期投在道一门下的。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时任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的路嗣恭邀道一到洪州钟陵开元寺传法,一时“天下极盛佛法,无过洪府”,渐渐地以道一大和尚为中心,以“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和“平常心是道”、为宗旨,形成了风行天下的洪州禅。
马祖“平常心是道”的说法,一者指出了人人都有成佛之根器——自我心性;二者又证明了人人都可通过心性的修习而成佛。这就摒弃了人们必须通过高深佛法的钻研、理解而渐趋成佛之境的传统习佛之路,使众僧甚至平民百姓亦可通过自心自性的修养而成佛。这是精英佛法下移为民间佛教的真正开端。换句话说,佛教世俗化之路是由六祖慧能开其端,马祖道一大师继其后,最后由禅宗的“五家七宗”共同努力完成的。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厥伟,永载史册。
宝峰寺自创建1200余年来,几度兴废,历尽沧桑,“文革”中列蒙厄运,香火中断。1992年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真如寺方丈一诚法师倡议修复宝峰寺,得到靖安县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1993年开始兴工重建。一诚法师亲自设计,所有资金也由他向海内外募化。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