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乐寿堂前(慈禧寝宫)的庭院里,会看到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巨石,上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青芝岫”三字。在此石围栏外的标注牌上,赫然写着它的俗称——“败家石”。一块石头为何有如此俗称?
“败家石”之称来源于明朝著名书画家米万钟。米万钟生于1570年,是明朝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出任过太仆少卿、江西按察使,著有《澄澹堂文集》、《澄澹堂诗集》、《篆隶考伪》等书。他有个祖先更为有名,那就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万钟的书法继承了米芾的神韵,被称为“万钟行草得南宫家法”。他的书法既有米芾书意,而盘曲迂回、沉着飞翥、以纵取势的笔态,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成就与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誉。
在“南董北米”的年代,米万钟不仅仅以书画闻名,当时还有“米家有四奇”的说法:米家园、米家石、米家灯、米家童。而“败家石”是米万钟收藏的众多奇石中的一块,只不过这块巨石的经历颇为奇特,称得上历经沧桑。
米万钟平时喜欢收藏奇石,“败家石”是米万钟在房山发现的一块巨型奇石。米万钟在《石出山记》中记载:“房山有石,长三丈,广七尺,色青而润,欲致之勺园,仅达良乡,工力竭而止。”米万钟在房山岩麓发现了这块奇石,此石“首仰而俯,足跂而敛,濯之则青而润,叩之则声清而越”。
他决心将这块石头运回他在海淀的私家园林——勺园,于是,他打制了多轮大车,用四十匹骏马、上百名夫役拖拽拉扯,费了七天时间才将巨石拖出深山,再驱车五日到达了良乡。这时,米万钟几乎将家财耗尽,再无余力将巨石运回勺园了。此外,米万钟因不肯附逆,遭魏忠贤陷害罢官,更无力运回巨石。但他并不死心,他为大石盖起一间草房,将其严实地保护起来,又雇人在此看守,以待来日再运。他还写了一篇《石出山记》,记载此事始末。米万钟与巨石的故事传遍京城,因为这些曲折的经历,巨石遂被世人称为“败家石”。
他的好友薛冈以大石的口吻写了一篇《戏代石报书》,而米万钟回复了一篇《答石见报书》,韵味深长,一时传为佳话。
明末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苏州)诗人葛一龙(字震甫)还专程到良乡去观赏这块“败家石”,并写下了一首《观米仲诏勺园所移奇石歌》:塔青村北野草荒,草间突兀孤云苍。欲行不行气若郁,将雨未雨天无光。云是米家凿山出,百步千人移数日。到此踌躇不肯前,秦鞭无计楚力诎。火木纵横倒一林,相为枕藉岁年深。或需天手妙神用,或眷山祗萌故心。我与之言匕之起,几时得渡浑河水。岭岈空洞宿阴霆,鲸背鳌簪立奇鬼。主人好礼尊石公,神物亦岂甘牢笼。不如就此树高阁,居处日对飞来峰。
“败家石”在良乡沉睡了一百多年以后,被前往西陵祭祖的清朝乾隆帝发现了。他见这块巨石突兀雄伟,顿生喜爱之心,也赞叹米万钟眼力超群,便降旨将巨石运回正在修建的清漪园乐寿堂前。那时,乐寿堂正门“水木自亲”刚刚建好,便拆墙破门,将巨石放置在楼前庭院南部正中,就好像门前的一堵影壁。乾隆皇帝将此石命名“青芝岫”,并吟诗御题镌刻于巨石上,两旁又题刻“莲秀”和“玉英”四字。乾隆皇帝还命协办大学士汪由敦和近臣蒋溥、钱陈群等也题诗镌书,使这块灵秀巨石具有皇家气派。
这块由米万钟发现、乾隆运回海淀的房山巨石,如今还完好地横卧在颐和园乐寿堂院中的海浪纹石座上,供千百万人观摩欣赏。它已成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奇石之一。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米万钟在房山发现和搬运“青芝岫”时,还发现一块稍小的巨石,重约二十吨,玲珑通透,也是一块奇石。由于相同的原因,也被搁在良乡。清朝乾隆皇帝将青芝岫运到清漪园的同时,也将另一巨石运到圆明园,安放在福海东南隅“别有洞天”(即秀清村)河北岸时赏斋前,御题命名为“青云片”石,称青芝岫为“大青”,青云片为“小青”。
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后,青云片石安然无恙。1927年春,青云片石被运往中山公园。当时,用车运青云片巨石时,人们将三辆运料车捆在一起,用三十二头骡加上三十多位壮汉拖拉才得以运走,几十里的路走了七昼夜,后来,青云片石被安放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前方。如今这块青云片石仍然端置于原处,只是石上镌刻的诗句,经过二百多年风化,有些模糊不清了。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