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美丽的英谈村,在抗日战期和解放战争期间,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英谈村当地百姓称为梯子沟的地方曾是冀南银行印刷厂的所在地。1941年9月,冀南银行总行成立后,发行冀南银行币(简称冀钞,分为太岳版、太行版、平原版)。为了冀南银行的安全,党中央就决定把这个印钞厂设在英谈,当时的冀南银行太行版就是在这里印刷的。后来由于消息被日军知道了,对英谈进行一次扫荡,冀南银行印钞才搬出了英谈。
在英谈村提起革命老人路风丽,可谓妇孺皆知。路风丽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曾经是邓小平的警卫员,他从16岁就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送鸡毛信,十七岁参军入伍,参军的第一仗活捉了日本军官。后来,由于他战斗中表现勇敢路风丽被调到连部当通讯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他被调至129师除奸部,由于他出色的表现,被点名到129师警卫排骑兵班当警卫员。路凤丽老人说,那一天在师部班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风丽同志,组织决定把你分配到邓政委身边,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以革命的态度完成这项工作,就算牺牲性命,也要保证首长的安全”。就这样路凤丽成了邓小平的敬卫员。第一次见到邓小平时,老人仍然记的很清楚,说“当时我很紧张,可邓政委一点架子也没有,和蔼可亲。他问我什么时候参加八路军,在前方哪个连队,上过学没有,我都一一做了回答。我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读过两年私塾,他接着说你在前方是步兵,在后方做警卫工作,要学会骑马、喂马,还要抽时间学习文化,没有文化不行”。 英谈骨子里颇有血性。抗日战争时,不足百户的小村,参军村民竟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6人在战场上光荣牺牲,英名永存。
村子的外围就是寨墙,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它像是一条红腰带牢牢地把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抱成一团。英谈山寨的寨墙,是有目前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寨墙。根据东寨门上的墨书题记,可以知道现在的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1857)九月。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六米许。有以墙为房的,有以房为墙的,墙随地形而建,依山坡蜿蜒起伏,整个寨墙置四门,南寨门外修石板阶梯,路外有断崖,甚为险胜。门外有一千年古槐,据说当年彭德怀曾在古槐栓过战马。东寨墙向北折后不远处,为了村民的出入的方便增添了一个寨门,这个寨门就是北寨门。英谈的寨墙没有北寨墙,北寨墙也就是英谈的北“乜”崖,这座大山就是英谈的北寨墙。
东寨门修有阁楼,阁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在寨门并有“大清咸丰柒年九月吉日立”十一个楷书墨字。大清咸丰初年,河南林州大旱,有部分人逃难到山西,但在山西生活也非常困难,他们向东来到了英谈村,他们听说英谈的大财主老海(汝霖堂的第二代掌门就是路全功)待人不错,就问老海是不是有什么活让他们干?老海听了他们介绍后说,目前没有什么活可干,但可免费救济他们,于是大财主老海每天免费提供粮食,用大锅熬粥救济他们,时间一长,林州人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就向老海建议:我们反正没事,就为你修个城墙吧,来保护你的安全。于是就修了起来,这事传到顺德府,有人说老海修城墙要谋反,官府准备择日拘传老海。林州人得知这消息后,有年轻后生石三自告奋勇到顺德府击鼓求见县官,先介绍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说修城墙之事与老海无关,是我们自愿的,如果真要责怪,我作为代表,愿意代老海接收处置。事后,官府虽然免了大财主的的罪,但提出了条件:既然老海有钱修自己的城墙,顺德府有段城墙年久失修,让他出一枰银子吧,不成想老海让四个人抬来了二枰银子,官府非常感动,就送给老海一块“慷慨解囊”的匾。据说在顺德府的北城门曾立碑记载此事。
英谈村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春有春色,夏在绿荫,秋呈金黄,冬裹银装。村子三面环山,南面临河(南河沟)。英谈村靠山而居,依自然地形建设,错落有序,层层叠叠。当时顺德府有十二道美丽的风景,古称“顺德十二景”,“太行叠巘”为“顺德十二景”之一,也是“顺德十二景”第一景:
迎眸爽气自西来,紫翠重重次第开。
不尽云霞时隐见,无穷岁月漫徘徊。
此中是有桃源洞,世上何多滟滪堆。
但得纸驴张果赠,太行朝去暮邢台。
诗中所说的“此中是有桃源洞”,便是今天的千年古寨英谈,素有“一川、三山、六崦、九沟、十八垴”之说。英谈所在的沟位于龙门川,西面与南面的大山汇流面积比较大,南面有南山,南山后为大平沟。西侧有英谈沟、后长沟,梯子沟,北面为一个巨大山体,(后乜旮劳)英谈人称为北崖,南西北还有三道粱把村庄围住,形成一个菠萁形,东有一出口,出口外是一河川直通路罗镇,往西到黄巢峡。
东面远处有桃山,东南有轿顶山,当地的老百姓都是这样说:“遥望村东南,看到有桃山,山上仙人过,列队轿架山”。天色稍晚时看桃山,就会发现这座山的山头,就像王母娘娘蟠桃宴上的鲜桃一样,桃山也因此来。如果我们再把视线扩大一下来看这座山,那个像桃一样的山峰,和周围的高低组合在一起,就像一群仙人抬着一架轿子,正走在赴王母娘娘蟠桃宴会的路上。
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的英谈,将成为旅游、文化,文学、文艺、书画、摄影、影视等艺术的摇篮。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