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历史文化名村(邢台英谈)

颜方休2024-05-03

历史文化名村 邢台英谈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腹地,距邢台市70公里,路罗镇西8公里处。历史文人称赞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该村自然风景独特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民风纯朴,有一川、三山、六岩、九沟、十八垴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称。

英谈村三面环山,东面临河,靠山而居,依形营造,错落有序,整座石寨由红色的山石建筑,远远看去,仿佛一个红色的城堡,安详伫立于群山绿水之间,人称“世外桃源”。

英谈村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距离市区近70千米。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相传唐朝黄巢起义军在此村扎过营地,召开过英雄座谈会,故得名英谈。另一说:村子原是黄巢起义军留下的营盘,随着岁月流逝,原来的“营盘”被乡民叫来叫去(用了谐音)叫成了今天的名字——英谈。

英谈村依山而建,街是建在山上,随着山的起伏向上,延伸到每个院落。主街与小巷呈“之”字形,这样反复的折行向上,便可到达英谈村的最高处。石街旁边是一条深深的河道穿村而过,当地人叫后沟,河上有十八座桥,或宽或窄,如月如虹。后沟自西向东落差很大,伴随着长长的石街,一上一下,蜿蜒穿过村落。

走进英谈村,便是走进了石头的世界:石楼、石窑洞、石拱桥石板路……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碾、石磨、石头炉灶,这一方石头的天地透着古朴和神秘。英谈村内有67处明清民居院落依山就势,高低错落,是我省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寨。村子的东城门和城墙如今保存相对完好,门上有箭楼,城门旁边有水门,掩映在绿树之中最妙的要数村里的石宅院,房屋为二、三层小楼,均由当地产的红砂岩石(有少量青石)垒砌而成,屋顶则覆盖以巨型石板,雨雪不侵,冬暖夏凉,房屋的窗户则融合了山西的风格,有方窗、圆窗、半圆窗、长窗、长窗门和尖形窗六种。英谈的房子都是相通的,院落均设有前门和后门,无论是走到哪个院落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这也反映了英谈的建筑和家族的“和谐”。

英谈村有一姓三支四堂之说,所谓的一姓,全村的村民95%以上都姓路,路姓有三支,三支又分设有四堂,这四堂是德和堂、中和堂、汝霖堂、贵和堂。据说三支四堂鼎盛时,是当时顺德府的首富,土地遍及冀晋交界处五县。这一姓三支四堂的历史,有与黄巢传说的神秘,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有和谐文化的体现,有英谈人文的内涵。

四堂石楼依旧保留着清代风格的门楼,木雕镂空,裸露着木质的纹络,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富裕和奢华。“英谈人不信鬼神敬堂口”,所谓堂口,就是路姓四堂。探查英谈历史,英谈村的宅院中没有农耕社会家庭中敬祭的各种神龛神码,而坐落在村中央的四大路姓堂口在人们心目中却充满了神秘和敬崇。逢年过节大家都到自己所属的堂口去献香祭祖,红白喜事由堂口主持人帮助操办,家庭纠纷由堂口主持人调解。堂口是英谈人的圣殿,也是村民血缘相传的链条和源泉。这种习俗在全国罕见,有人说这是当年黄巢起义军组织体系的孑遗,四大堂口就是驻在营盘中四位将军的支系,也有人说这是古代道教组织在民间的遗存…是与非,尚无定论。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德和堂,共有房屋3间,院内有一处“滴水神泉”,天气再旱水也不干,天气再涝水也不多,只是一滴一滴的向下流,颇有几分神秘。村里还有一口老井,一座两层石屋建在老井之上,虽然村中的河道已经干涸,但是这个井里的泉水却依旧很满,几乎和井口平行了。村里的乡亲说,这个井里的水一年四季从来都不会干,也不结冰,到了三九隆冬的时候,井外大雪纷飞,井里却是雾气腾腾,让人叫绝!

村内有座小石楼,楼体全部用小石砌成,故得名,是村里的祖居,也是全村最古老的建筑物,拥有近600年的历史。还有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汝霖堂依山就势,此院北房半石半楼,建筑风格独特,有民俗特色,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元帅从这里路过时曾在此堂住过。始建于咸丰年间的中和堂,为四合院式建筑,院在桥上,院内有果梨树,下细上粗别有情趣。1937年日本侵华时,时任河北省主席的鹿钟麟来到英谈村,这个中式的小院成为河北省府衙门。在门口右侧的一间房里,是鹿主席洗澡的地方,至今在这里还保存有鹿钟麟当年洗澡用的石头澡盆。

中华第一波浪石影壁在英谈村一户普通的农家院落里。这个农家小院的影壁墙非常独特,是一个天然龟背石,龟背石高2米,宽14米,厚50厘米,是村民为了盖房到山里开挖石材时发现的,龟背石的两面全是波浪状的图案,非常罕见。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英谈村既有秀美的高山,也有甜美的山泉,绝对算得上是一方灵秀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近百户人家的小村,参军参战的村民竟达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6位村民在战场上光荣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小小的英谈村又显示出了铮铮血性的一面!

关于英谈山寨的寨墙,这是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寨墙,根据东寨门上的墨书题记,可以知道现在的寨墙修建于清代咸丰七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857年。寨墙宽三米,高低不等,最高达六米许。有以墙为房的,有以房为墙的,墙随地形而建,依山坡蜿蜒起伏,整个寨墙置四门,东门修有阁楼,阁楼的梁架上施有彩绘,用黑墨、白粉、朱红等绘成云纹、暗八仙、花卉等纹样,虽然装饰较为简单,但大方、朴实、粗犷。在寨门并有“大清咸丰柒年九月吉日立”十一个楷书墨字。南寨门外修石板阶梯,路外有断崖,甚为险胜。

英谈村的民居是英谈最精华地方。建筑选材是当地盛产的一种红石材,也有少量的青石建筑。这座用石头建成的山寨,在国内其它地方是没有的,进入山寨后民居大多以两三层建筑为主,民居都是依山而建,随坡就势,因地形差异而千姿百态,这些红石民居层层叠叠,参差错落,房前屋后,树影离离,绿荫婆娑,别具一格、自成特色。开放院落,设有后门,无论是从军事意义上理解,还是从村民和谐相处上去体味,都不失古老文化的风韵。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