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叫“上巳节”,又称“元巳节”,因三月初三与之接近,后来就被固定在这一天。据说它源于上古时期对主管爱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的祭祀活动,也说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也称“鬼节”。
“三月不吃粑,蛇咬归人家。”枞阳有三月三吃粑的习俗。“粑”与“巴”谐音,鬼节吃粑是为了“巴”住人的灵魂,不让鬼勾走了。所以这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吃粑,而且还要等天完全黑透了才能点灯,大概是想人在暗处躲着,不让鬼看见。
三月三的粑是很有讲究的,粑心是鲜嫩的野菜,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垂手可得,如马兰、米曲、野蒜、蒿子。将野菜洗净后,放在开水锅里焯掉涩水与苦汁,再切碎捣烂拌进麦面粉或细米粉,然后反复搓揉,使之互相融为一体,便将其做成一个个扁圆形的饼粑。这是早年生活艰难时的米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米粑更讲究。那就是将野菜洗净、晾干,与五花肉、豆腐干等一起切碎,放在锅内一起炒熟,再加上一些佐料,以备做馅用。粑皮是上等的米粉,因是生粉,得经过锅里将粉炒熟,炒出香味来。接下来就得揉粉,将米粉加热水一起搓揉,揉至绵软如泥,将其捏成粑皮,旋成窝状,放入菜馅。然后将其托在左手心,右手从窝状的沿开始向中间收拢赶捏,让其缝合见不到馅为止。再用两手掌轻轻的压扁,做出来的形状四周圆滑,中间有馅的地方高高的凸起。制作米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这些做好的粑放进蒸笼里蒸熟,或是放在油锅里煎烤。待到那些饼粑又香又软时,或是香酥油黄之后,便可以食用了。煎粑看似简单,得掌握一下火候,在洗净的铁锅里浇上香油,上下四周都要浇到,然后将粑一个挨一个地放在锅内煎。待放满了粑,再向四周撒一些水,使少量的水积蓄在锅底,再盖上锅盖,待水烧干了粑也差不多熟了,再稍闷一分钟之后,打开锅盖,锅内的粑香扑面而来,让人大开胃口。
据说,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小时候在麒麟老家时,就爱吃菜心粑。他常与见到的乡亲们念叨:我多么想尝尝家乡的菜心粑啊,家乡的菜心粑真有味道。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