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要是厌恶某个人,除了说“没材料”、“没起子”的粗话来指责他外,还常用一种非常有趣味的熟语来评价他:“猪不啃、狗不叼”,或索性一个词“狗尿苔”。这些用语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干嘛要借动植物的习性来表示呢?
其实用普通话来解释很简单,就是说一个人或者相貌丑陋,或者缺少知识和教养,举止粗野,令人讨厌。
用猪与狗来比喻,是因为这两种动物与北京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猪的食性很杂,荤素不择,以素为主,从粮食到糟糠,从田间野菜到家庭溲泔水,几乎可以说,凡是人能吃的,它都能吃,甚至能喝酒、醉酒。人不能吃的一些东西,它也能津津有味大嚼以果腹。猪吃食时,发出很大的很香甜的咀嚼声,表现出一种食不厌多的贪婪相,所以当人们形容一个人饭量大、吃得多且又吃相狼狈时,常说:“跟猪一样能吃。”
话就引到“猪不啃”了,一个人如果从里到外糟糕到连猪都不屑啃一口的地步,那么他该是多么令人厌恶啊。
狗尽管是人类的永久的朋友,但由于它混迹于人类生活,沾染上了恶习,因此反而被人类嘲讽,并且以狗喻人留下了大量贬义词。这样,在北京便留下了与“猪不啃”意义相同的词汇“狗不叼”,狗连屎都吃,却都不情愿用嘴去碰他,可见此人比屎还臭。
与上述贬义词的意思相同的,还有一个用植物来比喻的词——狗尿苔。
狗尿苔,是一种长在树根下、草丛里的菌类,也就是蘑菇。它生长非常迅速,似乎狗撒下一泡尿的那么一点水份和功夫,就能马上长出一片。生命短促,上午则长出来,过中午就枯萎了。质贱体轻,柄细伞薄,俯在地面上,很不起眼。虽然无毒,人们却不吃它,不仅因为没滋味,还因为其特性不招人喜欢:采来一把,还没空功夫洗呢,它就已经腐烂了,只能怎么釆来的,怎么扔出去。
因此,北京人拿“狗尿苔”形容人,与“猪不啃,狗不叼”的用法一样,只不过在人物性格中增加了一种轻浮不自重而又无特长与能力的意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