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歌
含山门歌,也叫“锣鼓书”。其唱腔基本与庐剧相似但早于庐剧,相传在明末便有清唱。解放前,穷人生活无着,沿街挨门乞讨,用一只鼓挂在胸前腹下,一只锣用手扣着竖立在鼓的上面,再用另一只手持小槌,打鼓,击锣,发出“咚咚呛”的节奏声。边打边用七字句、五字句呼喊哀叹地唱着。分歌头、歌尾,中间还可反复连同加唱,挨段唱完。
解放后,乞讨者渐少,但会唱门歌的人依然不少,门歌这一娱乐形式便成了五十年代农村俱乐部晚会活动中常见节目。其唱词大多为即兴创作,触景生情,能够及时反映农村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和现场乐趣。运漕镇黄墩行政村有位善编会唱的门歌手叫陈仁炎,在五十年代他常被县里请来为各种大会编词演唱助兴,并深入水利兴修工地用好人好事就地编唱,很受欢迎。
随着社会的变迁,门歌的演唱形式也在变化,原挂在胸前腹下的扁鼓,改用鼓架支撑着放在演员的正前方,大锣挂在鼓架左右,演唱者左手拿锣锤,右手执鼓条,按演唱的情节和节奏边唱边敲打。门歌的说唱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门歌本身形式方便快捷,不受场地的限制,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能一展风采。因此,时至今日,门歌依然活跃在含山县民间。
大鼓书
大鼓书在含山县流行非常久远,仅从说书艺人师承关系推断,上溯到二三百年前。运漕、仙踪、环峰、林头、陶厂等农村集镇乃至各大村庄,均有说大鼓书的艺人敲鼓说书,鼓书艺人有的常年在一地设场说书。运漕的张支发,曾在河沿埂上设场连说了五六年大鼓书。含城的李仕如在环峰镇遇仙桥老菜市口说大鼓书10多年。鼓书艺人还应邀到乡村,利用祠堂或空宅设场,一地一次能说10多天才走。说唱内容主要有《七侠五义》、《火烧红莲寺》、《杨家将》、《呼家兵》、《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含山大鼓书是以竹根做的条子敲鼓,木制板子拍节,用沙哑的嗓子有说有唱地表现书上描写的人物和故事。简略处,几句话带过;精细处,则绘声绘色唱得脸红脖子粗。鼓书艺人语言通俗,细腻感人,使人听之易懂、易记,犹如身临其境,流连忘返,头天听了第二天还想再听。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1982年9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原来的张家界林场正式命名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
宿迁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逢年过节或走亲戚,做妈妈或奶奶的,总会用红胭脂在小孩白皙额头上的眉间涂个红圆点。据说,小孩眉宇上的红圆点名曰“吉祥点”,是印度民间习俗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很多人都误以为元宵与汤圆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其实不然。元宵、汤圆是两回事,可以说是北方、南方之不同渊源所致。据介绍,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不同。简单来说,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汤圆...
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报丧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洗礼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
大悟丧葬风俗,相沿至今,无论死者家庭贫富与否,其丧礼一样繁缛,只以装殓的丰俭、斋醮时间的长短相区别。主要丧葬礼仪有临终、入殓、斋醮、殡葬、复土、报七、馨香、除灵,其习俗内容颇带封建迷信色彩,但为了保留...
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画家的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和世界的黑暗,如戈雅、他画的撒旦食子、女王的安息日等。当我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的时候会有些毛骨悚然,今天本站小编就给你介绍世界十...
说到奇怪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格和行为比较的怪异,但是除此之外,有些人在精神甚至和身体上,与普通人相比也是非常奇怪的。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出世界十大奇怪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