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麻扎村(吐鲁番传统维吾尔族村落)

惠泽2024-08-07

麻扎村 吐鲁番传统维吾尔族村落

麻扎村是吐鲁番地区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村子掩映在白杨和桑树之中,一条不宽的河从北向南穿村而过,沿河两边,建着零散的维吾尔族民居。宏大的清真寺与杂乱的居室并立于沟谷,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

麻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吐峪沟麻扎村全称麻扎阿里蒂村(汉意为麻扎的前方,因该村坐落在著名麻扎吐峪沟阿萨吾力开夫(原为波斯语,意为“住在洞里的人们”)麻扎的前方而得名)。它西距中国地势最低、气候最炎热的新疆吐鲁番市约47公里,东距吐鲁番鄯善县城约46公里,是坐落在火焰山南麓吐峪沟大峡谷南沟谷的一个维吾尔族古村落。

在南北朝时,麻扎村称丁古口。在西汉时期,麻扎村为车师都尉国所在地,后被车师国吞并。车师国分裂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后,现麻扎村属车师前国。在早于车师前国时代,佛教已成为车师国的国教。西晋时期,麻扎村开始成为佛教圣地。日本大谷探险队在麻扎村的千佛洞发现的《诸法要集经》,写于晋元康六年(296),是西域发展最早有纪年的佛教写本。东晋成帝威和二年(327),前凉张骏于高昌故地置高昌郡,下设高昌县、田地县。现麻扎村属高昌县。北凉421年,沮渠蒙逊的北凉政权灭西凉,车师前部隶属剑北凉,今麻扎村随北凉。

它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伊斯兰文化和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意义。

村子里一切都是土黄色,土黄的山、土黄的屋,连成一片,远远望去,似乎空无一人。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土房土房,土坯砌房,不用木材不用砖墙,冬暖夏凉干净舒爽”。麻扎村全是黄黏土和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大部分为二层建筑,上层为平房,下层则为窑洞,屋顶留有方形的天窗,它的墙有1米多厚,即使是夏天,这里的人们仍旧盖着棉被过夜,这样的建筑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独特。

古老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档,有花卉形状、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窗框窗格上的纹样也是多种多样,反映了个人的喜好。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并采用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所以将麻扎村称为“中国第一土庄”。

吐峪沟千佛洞见证记录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宗教兴衰史,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洞内的石窟、壁画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佛教美术史、建筑史的历史依据和实物资料,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吐峪沟霍加墓麻扎相传建于伊斯兰教创教之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此麻扎影响很大,朝拜者除新疆外,还有来自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和穆斯林教徒。另外,在麻扎村内的清真寺是麻扎村人共同设计参与建造和施工的集体作品,它们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科考价值很高。

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古典式的驴车代步。徘徊在峡谷底处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令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那溪边穿着鲜亮的民族服饰洗衣的妇女,那坐在古老的桑树下头戴花帽怡然自得地乘凉的白胡子老人,那在如时光隧道的券顶窑房下散步的蒙纱老妪,那跟着游客追逐嬉闹的天真可爱的维吾尔族儿童,只要进入视野,总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