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成都洛带镇古镇及旧时会馆(2)

曼寒子2023-05-14

洛带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古镇了。几十分钟的车程,也是成都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这个小镇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是成都坝子最大的客家文化“码头”。来自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客家人,经历过无数岁月的磨蚀,依然聚居于此,保持各自的传统、语言、习惯,成为川人中的特色一族。而且,还完整地保存了客家移民的标志性建筑———客家会馆。洛带镇很小,三条街道将小镇组成一片树叶状。客家人讲究饮茶,这里喝茶的讲究丝毫不逊于成都城里的大茶楼。小天井似的院子,假山、枯石、盆景、植物,古朴的建筑,斑驳的树影,几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几张桌子,或喝茶、或聊天、或打牌,很是悠闲。是一个访古休闲的好去处。

其实,成都清代移民的历史遗迹俯拾皆是。成都附近各县的会馆建筑有许多是令人惊叹的古建筑珍品。不少会馆耗费大量钱财,历时多年落成。清代成都城内规模最大、最为堂皇的会馆是福建会馆和浙江会馆,惜乎不存。倒是城外保留了不少会馆建筑。如龙泉区洛带镇、金堂县土桥镇、五风镇等。有趣的是,清代会馆在成都城内留下不少遗迹。

明末,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大西政权。后清兵压境,张献忠弃焚成都,全城尽毁。成都城在清康熙年间逐渐恢复,许多会馆建筑建于城内荒野之处,初多无街道铺户。后因会馆会期甚多,商家小贩依会馆做起买卖,渐成街坊,成都的许多街道边与会馆结下不解之缘。城内除湖广馆街、江南馆街、燕鲁公所(直奉会馆)街等直取会馆名为街名外,其他不见会馆名的街道亦多与会馆有关。

成都洛带镇古镇及旧时会馆

陕西街原名芙蓉街,因街中有芙蓉桥。清康熙二年(1663年)陕西会馆在此修建,街名因此改称陕西街。陕西会馆遗址位于现在的蓉城饭店内。外南小天竺街,街北有浙江会馆,人称小天竺庙(因杭州西湖附近有小天竺山),街因此得名。

金玉街街北有广西会馆、仁寿宫、浙江会馆(城内外各有一处)俗称三道会馆。浙江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馆内有历朝文魁匾额,世人誉为“金玉满堂”,街因此得名。棉花街街北有帝主宫(湖北黄州会馆、江西会馆,湖北、江西商人多以会馆为堆栈之处,出湖北黄州等地购进棉花,街中店铺多经营棉纱、棉絮、棉布买卖,街因此得名。江南馆街旁有一小巷,名兴业里,原为江南馆的一部分。民国14年(1925年)江南馆会首拆会馆辟为通道,取“兴家立业”之意,故名。

成都市目前会馆遗址最为集中、保持最好的就是龙泉洛带镇了。

洛带广东会馆原名曰“南华宫”,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供奉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六祖慧能(被誉为“南华道人”)。清末毁于火,民国初年重建。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为山门、戏台、乐楼、耳楼及前中后殿、左右厢房,组成三个四合院,呈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总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广东会馆是目前成都市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其建筑风格精美。各殿撑弓上雕刻坐狮、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照面枋有各式花格,大殿中植刻有金色蟠龙,以八卦图居中,其后殿建筑嵯峨高耸,为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四角“鳌尖”高翘,独具南国特色的风火墙远近可见,已成为洛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洛带江西会馆原名“万寿宫”,位于洛带镇老街中街,座北向南,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于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资兴建,供奉赣南乡贤神祗“许真君”。主体建筑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江西会馆在整体布局和建筑美学方面都颇有价值,特别是它在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还伸出一个小戏台,构思独特,环境空间布局十分完美,为四川会馆中独有。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