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屋请仔箍桶匠”是昆山方言中惯用的俗语。它的意思是,请人帮忙却找错了对象,弄得牛头不对马嘴,结果没有把事情办好。这句俗语是为何产生的呢?
据传,苏州在建造玄妙观三清殿时,有位香山的工匠作头师傅姓范,他把这个工程包揽了下来。因为这个工程很大,当然需要很多工匠,既要有高超的技术工,也需要很多普通的泥水木工,甚至还要一般的勤杂工。范作头包揽工程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亲邻朋友们纷至沓来,找到范作头,求他谋个差使混口饭吃。范作头呢,是个老好人,因此对来要求做工的人员,基本上有求必应,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其时,在找来的木工人员中,夹杂着几位箍桶匠,他们对造屋技巧比较生疏,既不精于上梁立柱,也疏于配门做窗,因此在配料时,往往搞不准尺寸,将好端端的长木料,锯成一段段短料,而又对不准实用的尺寸,派不上恰当的用处。这事,很快就有人向范作头反映情况,说这几位不是大木师傅是圆作师傅,他们对造房竖屋实在是有点外行,你作头师傅是请错了对象,这样要办不好事情的。范作头只得到实地观看,果然浪费了很多木料,做不出能用的门窗户达。最后范作头只得把这几箍桶匠给辞退了。
后来,这件事流传开来,便成了一句俗语:造屋请仔箍桶匠,哪能造得好房子呢!直至现在,这句俗语仍广为使用。如家里的电器坏了,丈夫却找来了通下水道的工人,电器当然就修不好。这时妻子就会对丈夫说:“你啊!造屋请仔箍桶匠,怎么修得好电器呢?”(高柏勤)
这句“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俗语,也在昆山方言中常用。如,某人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见了笑脸相迎,并说道:“多时不见,今天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此人就会说道:“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有事来求助你啊!”那么,这“三宝殿”是什么?这话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据古籍记载:有一位姓沈的秀才,与一僧人友好。一日,沈秀才去寺内访他,直入禅房,刚走到房外,就听到了里面有女子的笑声,沈秀才大惊,知道要闯祸了,回头便走,但僧人已经出来,邀请沈秀才入内去喝茶。傍晚,沈秀才要回家,僧人却不允,便将房门关严,说:“我今日的事已被你发现,不灭你口,我心不安,本想用刀杀你,但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上,现备有一壶药酒,你吃了安息去吧。”沈秀才立即跪下来叩头求饶,僧人乘其不备,用棍棒猛击其头部,沈秀才当即毙命。
古籍记载的意思是:三宝殿即寺庙,不是随意可去的地方。“三宝”者,按佛教的说法,一是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二是法,就是佛教教义;三是僧,是指继承、宣扬佛教的僧众。庙内有事,如诵经、做法事等,就在大殿内进行,十分热闹。如若无事,大殿内则声息全无,令人肃穆。“三宝殿”因此成了佛门的清静之地,岂可随意进入,如若擅入内房,则被视为对佛不敬。同时,僧人休息的地方,也不可随便进入,因僧众也有贤、愚之分,寂静的禅房,也有藏污纳垢之处,如随意闯入,识破机关,难免会惹起祸端,所以还是不去为好。
现在我们所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其时早已超出了“寺庙、僧人、三宝”的范畴,意思早已成了我有事求你才来登你大门拜访的,如若无事,我也不会贸然上门的。(高柏勤)
眉毛勿到梢,是一种面部表情。眉毛,应该有梢的,但是有的人多做了一点事情觉得吃亏了,就一副愁眉不展不舒心的样子,眉头皱起,眉毛显得短了,好像没有梢。这种人,大凡都是心眼小,爱挑剔,嫌这嫌那,而且爱唠叨,即使做得再多,人家也不会领情,反而生厌,就成了做煞也不讨好。(周刚)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