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休宁榆村近代殡葬习俗(3)

曼安2024-07-17

入殓之前还要以香烛“接棺”,将存放于他处的寿材(入殓以后称“棺材”)供在堂前上横头;底铺满陈年石灰,上垫白边红寿褥。吉时一到,两位收尸人用两条白腰带兜住尸身放入棺材,然后将白腰带抽出系在自己身上;此带为“子孙带”,丧家必须用白纸包钱赎回,让长子长孙系于腰间。假如配偶健在,死者入殓后头部要低到看不见自己的足,否则要冲犯生者,此俗大概与夫妻两头睡的习俗有关。棺内陪葬品禁忌金银器皿,其它物品不限,但男者不能少笔墨纸砚和算盘,女者不能少尺剪针线和铜镜,若一时不凑手,也要在火纸上画个样子配齐。尸身周围用纸包石灰填实,一岁年纪一个石灰包,不能少也不能多。

最后是剪开蒙在脸部的丝绵,谓之“开面”,用“买”来的水净面,往嘴里放一枚“口含钱”,盖上白边红绫被,就可以让亲属依次祭拜、瞻仰遗容了。盖棺的场面最为悲伤,面对生死离别、阴阳两重天,亲人们抚棺痛哭不已,以至棺盖久久合不上。钉殓时,孝子要先用秤砣轻轻敲三下,谓之“引钉”,然后再由收尸人封钉。闭殓以后,立即设立灵堂,子孙轮流值夜守灵。

出殡要选黄道吉日,一般是死倒三天之内,也有停丧七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出殡前,孝男孝女要分别做祭,尔后披麻戴孝哭送“上人”出门。棺材由八位壮汉抬着,上面铺着一块大红布,缚住一只红毛大公鸡;棺前有黄篾火把开路,长孙扛着挂有“买路钱”(纸剪的铜钱状)的“引路幡”,走一段路,丢一张;尔后是举着“引魂幡”的“金童”、“玉女”;孝子扶棺而行,谓之“扶大头”;棺后是手持香火的送殡队伍,边走边放爆竹。

出殡有哀乐,普通人家是请一二个吹鼓手,大户人家不仅有乐队,还有念经的和尚和做祭的礼生,其仪仗也更显赫和铺张。途中若有亲友做“拦路祭”,棺木即停,孝男孝女全部跪倒哭泣,人缘好的丧家往往“拦路祭”一个接一个;就这样走走停停,祭祭拜拜,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场面倒也是十分的悲壮和闹热。棺木抬至村外,要转几个圈,意思是亡灵不舍得离开家乡和亲人,要最后看上几眼。女眷及一般送殡人到此即可回头,也有至亲好友一直送到墓地的。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