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姑是妇幼保护神,福州民间尊称她为临水陈太后、临水奶、娘奶等;台湾民间尊称为娘奶、注生娘娘、太后及三奶夫人等。传说陈靖姑能“扶胎救产,保赤佑童”,对福州民众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福州人迁居台湾,这一信仰亦深刻地影响着台湾民众。两地民众为陈靖姑建庙塑像,顶礼膜拜,或祀或配祀,十分普遍,两地因此共同创造了一脉相承、渊源深厚的陈靖姑文化,历久不衰。
据史志记载,陈靖姑于唐大历二年(767年)正月十五日出生于福州下渡。家世为巫,她曾学法闾山,能降妖服魔,扶危济难。陈靖姑18岁嫁与古田人刘杞为妻。贞元二年(786年),福州大旱,田地龟裂,民众请求陈靖姑祈雨。当时陈靖姑有孕在身,仍前往白龙江龙潭角为民祈雨,果然天降甘霖,旱情缓解,陈靖姑却因伤胎身亡。由于陈靖姑降妖除怪、祈雨救灾、护胎救产、保护妇幼等造福百姓的灵验传说颇多,民众感其德,故尊之为神,并在下渡街雁峰之顶建庙,俗称塔亭娘奶庙,还在仓山龙潭角陈靖姑祈雨处修庙崇祀。宋元时期,人们对陈靖姑的信仰活动趋盛。南宋淳祐年间,朝廷封陈靖姑为“崇福昭惠慈济夫人”,赐匾额“顺懿”。
由于得到朝廷褒封,陈靖姑由普通民间女神一跃而为钦定神明,大大推动了陈靖姑信仰的传播。明代对陈靖姑的信仰主要集中在以福州方言为中心的闽北和闽东两大区域。到清代,对陈靖姑信仰的传播北至浙江南部的平阳、瑞安、温州、丽水、青田等地,南至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台湾府安平镇有一座临水夫人庙,在宁南坊、凤县也有一座顺懿宫。台湾至今保存有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建的台南白河镇南台临水宫、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建的高雄县大社碧云宫、乾隆元年(1736年)建的台南市临水夫人奶庙。此外,还有康熙间奉旨兴建的高雄市旗津临水宫,聘请福州名师巧匠,精心施工。由于榕台两地信奉者众,雍正七年(1729年),陈靖姑被封为“天仙圣母”。相传道光帝后难产,皇帝祈求临水夫人相助,后果然灵验。道光帝遂连呼“临水夫人真乃朕的再生父母”,陈靖姑因此被称为“太后”。咸丰年间,又被加封为“顺天圣母”,封号几近妈祖。
古代由于医学不发达,缺医少药,妇女难产、婴儿夭折多有发生,平安顺产是妇女们最大的心愿和祈望。百姓为了寻求心灵上的慰藉,造就了陈靖姑神明。陈靖姑也因此由一名为民解难的普通女子演化成无所不能的神祇。历史变成了传说,人演变成神。不论是《晋安逸志》、《十国春秋》,抑或民间传奇小说《临水平妖记》、《闽都别记》等都对陈靖姑的身世和法力、业绩进行大量渲染,从而繁衍出不同版本的陈靖姑形象。而福州民间佛教徒则认为,临水夫人实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陈靖姑信仰中出现了释道交叉渗透的现像。陈靖姑不仅是榕城民众信仰的尊神,也被台湾民众所接受,成为当地百姓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旧时榕、台民众均奉之为地方守护神和送子娘娘。妇人奉祀尤盛,闺房中大都贴有临水夫人神像或神位,妇女产前产后都要向临水夫人祈祷。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