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成服
老人殁后,先烧儿女准备的9斤14两(老秤)火纸,名为“倒头纸”。再给逝者剃(洗)头、浴身、整容、修面(女为梳头挽髻)、穿衣,并放一铜钱含口中,后在设灵堂停尸,头向外,脚向里,停尸中堂,以防“走尸”,谓“寿终正寝”,亦称“小殓”。堂前挂一白幔,上悬一面镜子,下设灵牌,灵牌上书“故显考(妣)父(母)亲大人之位”,堂前供献“倒头汤”一碗,两侧置纸制童男童女,堂后置长明灯一盏,香烛献祭等祭品如常。有些地方,还有出嫁女儿为父母“摆盒子”供于灵前。盒子有用彩色油面、蔬菜、肉做成的各种人物、花卉、鸟兽、鱼虫,如“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门上贴纸,以示居丧。儿女披麻戴孝,穿孝衣麻披,戴孝帽,用麻线系两颗棉球于眼前,意不观邪色,不闻邪言,专心守丧。女孝子坐在尸床两侧,称“坐草铺”,吊丧者来,即动哭声。男孝子轮流跪于灵前两侧“支丧”,向吊丧者叩头。男孝子烧纸,边烧边哭,烧完停声。后男女孝子到十子路口烧纸和纸轿。
二是门牌
写亡者生卒时间和死亡原因,告牌即告示,男写“大德望”,“寿终正寝”,女写“大过范”,“寿终内寝”。门牌、告牌一般由女婿外甥具名书写。父死落款为“孤子”,母死为哀子”,父母双亡写“孤哀子”。公职人员死后以“讣告”代之。一面择吉日准备安葬,一面派次辈族人向亲友报丧。一家一份礼,一包糖、两把挂面。死者是男请外家,女请娘家。
三是出铭旌
相当于今之悼词,是歌功颂德的四六骈文,用泥金胶写于7尺红绸上。下葬时,盖在棺木上一同下葬。做铭旌楼是商州特有之俗,“四皓”之遗风,共3层,高1丈3尺4寸,长宽2尺见方,铭旌镶在其中。
四是吊孝
门牌、告牌一出,亲朋好友便为吊唁,赠送香、纸、吊幛、挽联、花圈及粮食、金钱等。吊唁期间,男女孝子必须守灵,跪接吊唁者,为之“陪叩”。停尸吊孝少则3天,多则7天。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