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湖县,从春节到元宵,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文艺活动——踩街。
金湖县1959年建县,东与宝应县比邻,南与安徽天长市接壤,西与盱眙县、洪泽县交界。境内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三湖环绕。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扬州市和六合专区(“文革”期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次的区划调整,南北文化的交融渗透,蕴育了独特而深厚的“水文化”、“尧文化”、“荷文化”。可以说:金湖建县时间不长,历史却很悠久;面积不大,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人口不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且独特厚重。
在金湖众多的传统文化习俗中,群众最喜爱、流传最长久、影响最广泛的当属踩街习俗。所谓“踩街”,就是一场传承数百年的民俗文化“狂欢节”。据老人们讲,金湖的踩街从敬神、祭祀、庙会等演变而来。早先,每逢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有钱人家主动牵头和组织,街坊邻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有人浓墨重彩,有人装神扮佛,有人披红挂绿,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其形式有跑黑驴、挑花担、跳花船、打莲湘、踩高跷、舞龙灯、玩杂耍。传统上,一次踩街活动要持续3天3夜。
今天,我们就一起见识一下金湖“踩街”文化盛筵的几道“大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城的舞龙、闵桥的莲湘、陈桥的花船。
大戏
作为踩街活动重要内容的舞龙,远在宋代,在金湖就有了文字记载。水乡金湖过去饱受水患,对龙更是备加崇敬。当地百姓企盼通过“舞龙灯”表达对龙的敬畏和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向往。而黎城镇的舞龙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花样繁多、组合复杂的多种表演套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
例如,一种名为“龙舟闹海”的表演套路,将龙舞与花船混合演出。演出开始,龙、船先由东南西北向四周观众致拜,称为“拜四门”。演出中将龙舞的欢腾气氛与花船悠久舒缓情调有机地穿插起来,使观众的情绪跌宕起伏,并造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效果,极具艺术观赏性。即使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黎城的舞龙队一旦开锣,金湖城乡依然是老百姓都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闵桥镇是金湖县的一大古镇,闵桥莲湘舞是金湖踩街活动必备项目之一。
根据走访调查,老人们回忆解放前有人用此舞谋生走村串户,拜年祝福,类似玩花船之类民间艺术。闵桥莲湘舞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打法有30余套之多,有单枪和双枪之分。每套又有四式和八式。单枪(四式):敲肩枪、互对枪、单枪蹲打、单打双肩、擦地换打、脚底枪、跨步甩、单打双胯、单枪穿裆、单枪外打、内外打、上下旋子、双擦地、单点地、溜肩绕腰、贴身打。双枪(八式):基本动作、滚枪、对枪、擦地枪、对接、串接、蹲枪、扛枪、挟枪、侧打、跨马、里打、外打、展翅、双晃枪,跨马开花。32套基本动作,每套自成一体,各套又可紧密相连,其中有的套路抒情优雅,有的刚劲热烈。
除32套基本动作外,在排演过程中,还要编队、造型,进行大量的队形变化及步伐变化。音乐方面多用节奏明快的音乐,在表演过程中由缓到快、到高潮则气氛热烈,加之唢呐、钗钹点缀,更是锦上添花。2011年,闵桥莲湘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价值,被列入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