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陕西韩城徐村清明胜过年

冷桃2024-09-11

陕西韩城徐村清明胜过年

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在陕西韩城市。他的后裔在韩城徐村。有趣的是,徐村没有一个姓司马的,也没有姓徐的。该村主要由同冯、同两姓组成。两千年来,冯、同两姓村民进一个祠堂,祠堂里供奉同一个祖先:司马迁。

徐村人传说,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不仅触怒了汉武帝刘彻,受了腐刑,而且得罪了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司马迁认为李陵战败被降与李广利指挥失误和未能及时供应粮草有关。李广利诬陷司马迁不仅与降番的李陵有勾结,而且在《史记》中诋毁汉武帝。汉武帝立即下诏,将司马迁抄家下狱。

司马迁膝下有二男一女,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小女司马英。闻听凶信,全家惊慌,担心皇帝株灭司马九族,于是连夜商议:决定离开南高门村,躲避到西北方向的老牛坡;全家改姓。为了避免后代忘记自己是司马子孙,将司马二字分开,大哥姓司,加一竖改为同;二哥姓马,加两点改为冯。从此,司马迁后裔姓了同和冯。

当晚,他们躲避到老牛坡。这里三面为沟、一面可上森林茂密、山大沟深的嵬山,十分隐蔽,又利于逃匿。当时定名“续村”,意为南高门村的继续,怕被官家识破,将续字改为取同音字“徐”。“徐”字有剩余的寓意,指司马迁有后人。长期以来徐村冯、同两姓不仅祭祀同一个祖先,而且两姓坚持不通婚。

进入徐村,好像进入了一个司马迁纪念馆,村民就是讲解员,建筑物就是展品。不仅从群众三句不离司马迁的言谈上,而且从村中的建筑物上,处处可以体会到徐村人对司马迁的追思。徐村流传“司马迁塑像留大须”、“忽必烈大祭司马迁”等众多关于司马迁的传说,村民通过口传心记,一代又一代传述,让子女从小就记住祖先司马迁的功绩和冤屈。徐村成立有“司马迁祭祀委员会”和“司马迁研究小组”。

徐村虽然没有姓司马的,但有司马祠堂。据说最多时有9个司马祠堂,“文革”期间多数被毁,目前还有两个。其中村东的“汉太史裔”祠堂,因火灾大部分倒塌,只剩门厅,另一个是村南的“汉太史遗祠”,完好无损,是冯同两姓共用的总祠堂。

村中有个涝池,形状像砚台,村民称作史公墨池。

村北有司马迁墓,传说是司马迁后人偷偷埋葬司马迁的真骨冢。此墓前有一法王庙。过去,法王庙里的法王泥塑像后有一木雕假山,山上有两个不被人注意的木雕小人,一坐一跪,代表了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自古至今,每年清明节,徐村人都要到此祭祀。他们明祭法王,暗祭祖先。就是“文革”期间,此项活动依然保持。

清明祭祀司马迁,是徐村人2000多年来铁打的传统。法王庙坡下的入口处,有座600年前的石牌坊,上刻4个大字从右至左为“法王行宫”。外人以为这是前往敬法王神的牌楼。徐村人一直从左向右读:“宫刑枉(王)法”,暗指司马迁蒙冤。司马迁真骨冢前的法王庙有副对联:错隐错隐错错隐错隐辨不明,真假真假真真假真假分不清。

改革开放以来,参加徐村人祭祖活动的越来越多,有单位的,有学校的。特别是一些外村的人认祖归宗,有本市的,也有外县的。有位叫德田普一的日本学者,研究司马迁30多年,非常崇敬司马迁,将全家改姓“司马”。

比过年还热闹的清明节

司马迁虽然准确地记录了中国数千年历史,却没有写下自己的出生日期,他的逝世之日更是无人知晓。徐村民间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司马迁生日。民国前,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徐村还有“太史庙会”。其他地方的清明节悲切洒泪,这里却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族人将司马迁遗骸悄悄安葬,每年清明在半夜偷偷在墓旁祭祀。一年清明黎明时分,村民正在祭祀唱戏时,忽然传来消息,称有朝廷官员直奔徐村,族人忙奔向九郎庙,假装拜神。结果来人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是来报喜的:汉宣帝已正式准许《史记》公诸于世。这对于司马迁的后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比过年还要高兴,他们喜出望外,立即在九郎庙敲锣打鼓庆贺。清明因此成了司马后人最喜悦的日子,从此每年清明前一天晚上,他们都要唱跑台子戏纪念。

清明当天,同、冯两姓的人,不仅要在村内的司马迁祠堂司马迁墓上祭祀,还要上芝川镇的司马迁祠去祭祀,放鞭炮,张灯结彩,热闹程度赛过春节。民国29年跑过一次台子后,因抗战而停,从此再没有举行过。但扫墓一直存在。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