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展过程中无脸黑头的渡河公被制作人加上了憨态可掬的笑,精巧的辫子,使“渡河公”有些阴黑的形象立刻变得灵动可爱起来。
制作渡河公是流传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渡河公是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的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
“渡河公”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面料多为布料,“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所以闻到“渡渡河公”里香艾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人们制作“渡河公”,以此寄托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广西上林的三里镇一带,却有着另一番的热闹,家家户户齐聚清清的小河边欢度当地的民间民俗活动“渡河公”节,原叫渡渡河公,按三里话的说法又叫做“渡渡河公”。该民俗形成于明朝,至今有四百年的历史 。
每年农历的这一个傍晚,男女老少们都自发涌向三里南边的小河--汇水河。在一东一西河溪流相交汇的汇水桥畔举行重大的“渡河公”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三里镇一带的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唱着山歌,制作“渡河公”。
直到现在,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傍晚,在清水河畔,村里的男女老少依然一边吟咏祈祷词,一边把做好的“渡河公”用红或黄丝线悬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脐部位,因“香艾”有驱邪、压惊、镇痛的作用,可保护孩童安康。或者把"渡河公"和棕子放在一艘小船上,点上红蜡烛,沿河漂流,让点点河灯带走岁月的不幸和忧伤,村民们一起祈祷:家人幸福安康、祖国繁荣昌盛。
关于“渡河公”的传说,目前有三个版本:
之一: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遭遇大荒洪,整个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对男女抱住一个神奇的大南瓜飘浮在水面而免幸遇难。洪水过后,整个世界的人类只剩下了这对男女,他们上岸后,两人重新开始生活,繁衍了人类。后来的现代人,将这两人奉为人类的始祖先。这个版本目前算是比较官方的版本,许多外地慕名“渡河公”活动的人都对这个故事较为知晓。
之二:是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其原因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在时间与渡河的方式上都和渡河公有着惊人的吻合。于是,经过当地居民的口头流传,在端午节在河上渡河公是为了纪念落水身亡的爱国诗人。这个版本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以内流传较广。
之三:这个版本比较少见,甚至三里人也很少有知晓的。这个传说是结合了盘古与历史故事合加工而成的。在远古时代混沌破后生出雷神、海龙王、布洛陀三兄弟。后来雷神和壮族的一个祖先布伯打仗,雷神被布伯捉住关在鸡笼里,要到街上买刀杀雷神。布伯走之前,交待他的一对子女,即盘古兄妹,要求盘古兄妹不能给雷神任何含有水的东西,否则雷神就会恢复功力飞天。布伯走后,雷神欺骗盘古兄妹以讨水喝,被盘古兄妹以父亲不答应为理由拒绝。接着雷神又向盘古兄妹讨猪食,被以猪食含水拒绝。最后雷神向盘古兄妹讨得稻草,吸了旁边的一滩水。功力恢复后,就挣开鸡笼出来了。
雷神临走之前,拨下一颗门牙给盘古兄妹,让其拿去种,所得之物能救其性命。雷公走后,盘古兄妹就种下雷神的牙齿,却长出来一个葫芦。雷神上天后,为了报复布伯,水淹壮族大地。淹到一半的时候,雷神从天上伸下一只脚探看水的深度,给布伯一刀砍断了。雷神只得砍下一只鸡脚装上。所以,现在的壮族庙宇里,雷神的形象是这样的:一只脚是鸡脚,只有一颗门牙。在师公舞中的雷神舞里,雷神也一直重复一个单脚跳的动作,也是源于这个传说。这次水淹壮族大地,壮族先民大都死去,而盘古兄妹躲进了那个大葫芦,逃过这一劫。经过民间的口头流传和改变之后,这对盘古兄妹抱着的大葫芦就变为了象征着财富的金色大南瓜。
随着“渡河公”风俗的越传越远,现在每年来观看“渡河公”活动的人也是水涨船高。而“渡河公”形象也愈来愈深入人心。特别是这几年来,随着制作人们经常外展示,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中也常常见到“渡河公”的身影。
2007年民歌节黄美等十多个传统手工艺人赴广西南宁向各地来宾展示了精致的“渡河公”产品,同时对外介绍了三里“渡河公”的民间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渡河公”这一独特的民间风俗。
2008年钟蔚蓉等手工艺制作人在广西电视台手拉手活动为参加人员送“渡河公”纪念,使得“渡河公”名声更盛。在新一代的制作人当中,石冬冬等在制作工艺上里料加入丝棉。使制作出来的“渡河公”外观更为饱满、漂亮,深得人心。
“渡河公”的外型也从原来单一的形象变得更富有多样性、观赏性。从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四人抱南瓜的改变;从拇指头大小到足球般大小的“渡河公”。
“渡河公”的作用已经从当初简单的纪念产品再解放出来,变成车子内饰、结婚生子礼品、健康保健、游游纪念等等。在“渡河公”制作中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之后,“渡河公”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远销海外。“渡河公”现已列入南宁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