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山,地处鬼谷岭南麓,海拔高度约1200米。山顶上,在绿树的掩映下,有一个圆圆的小湖泊,水上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小湖泊有如一面大圆镜,光亮照人,晶莹可鉴。湖泊嵌在山顶,湖面向着蓝天,白天可盛太阳,晚上可装月亮。这就是九台山上的天池。
明、清时期,九台山上修有庙宇,庙中供奉着真武祖师。当时的庙宇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如神话中的仙山琼阁,巍然耸立于山顶,既富丽堂皇,又十分气派!庙旁的天池,碧波荡漾,云雾霞蔚,其波光水色,让人心弛神荡。
天池的水源,既不是高山流下的泉溪,也不是侧旁引来的江河之水。它的水源就来自本身峰顶,来自天池的湖底。水源不断从湖底涌出来,保持了天池的湖水永不干涸。每逢天旱时节,哪怕山下的田地干得起了裂缝,而山上的天池,却仍然是满池湖水,碧波粼粼。
立在天池岸边,从湖中可见天上的白云,洁净无染;可见湖边的绿树,插进了云天;也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影也随着白云绿树,飘浮在高高的天上。天池是一湖水,也是一幅色彩班澜、山水潋滟的图画。
千佛洞,位于鬼谷岭南麓,距迎丰镇街4公里。其洞深10米、高4米、宽6米。清乾隆年间修建,道光年间复修。昔日,这里道教的香火十分兴旺,闻名于陕南和湖北汉江流域。
现在,洞内尚存石刻雕像28尊。每尊雕像造型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有的雕像还涂有油彩,色泽鲜明绚丽,明光可鉴。石刻雕塑工艺精湛,刀法细腻。28尊石像表情各一,各具神态,各有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匠心独运后留存给后世的一个艺术宝库。
听老人们讲,从前的千佛洞,洞外不仅有高峻的峰峦,弯曲的流水,飞湍的瀑布,凝碧的树林,还有典雅的亭台,精巧的楼阁,雄伟的殿宇,高耸的钟楼。现在楼阁、亭台、殿宇虽荡然无存,但自然风景依旧,它仍然是人们神弛心往的好地方。
从迎丰街去千佛洞,先沿弓箭沟上行,然后要上一面陡坡。陡坡上,全被茂密葱茏的树木掩盖。一线小径,如游蛇一样穿过树林。树林中,叫不上名的树种很多,有的如伞张举,有的如塔耸立,还有的如鸟展翅,千姿百态。在去千佛洞的沿途上,让人感到虽山陡但不觉陡,虽路长但不觉长。
娘娘洞,又称圣母洞,传说是从前鬼谷子的母亲居住过的地方。此洞位于鬼谷岭东南坡,海拔1460米,洞深约200余米。有两个洞口:前洞口在香炉沟西边的半山腰上,后洞口在大溪沟东边的半山腰上。香炉沟和大溪沟两条小河都发源于鬼谷岭,平行向东南方流去。娘娘洞就处于两条河之间的大山中间。两个洞口是相通的。有人做过试验:头一天将谷糠放在前洞口,第二天就可以在后洞口发现有吹来的谷糠。
娘娘洞犹如山中地下通道,盘曲而狭窄。人在洞中行走,有的地段硬抬不起头,伸不直腰。娘娘洞里,曾发现有石桌、石凳等,有古人曾经居住过的遗迹。洞壁岩石上的青苔,绿绒绒,暗黝黝,湿漉漉,有水珠儿滴滴嗒嗒直往地上掉。娘娘洞里,黑洞洞,幽深莫测,迷迷蒙蒙,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它曾吸引过众多的年轻人想要进洞去探险,可至今还没有人走完这个洞。
娘娘洞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山洞。洞内,常年流水不断;洞外,满山青苍苍,绿沉沉,重重迭迭,到处是大树,浓密而厚实,碧野无际。
娘娘洞真是一个林木蓊郁,风景秀美的好地方。
铜钱峡,位于鬼谷岭西南脚下,大坝河畔。据传,铜钱峡原名铜镜峡,因为峡口绝壁上自然生成了一块光洁如镜的石头而得名。据清代《石泉县志》载:铜镜峡“两岸岩石对峙,中有大坝河,凿石成路,仅容一人,诚然要隘”。故后来又有人称铜镜峡为铜阡峡。民国年间后,铜阡峡又改为铜钱峡。有个缘故:原来,在石峡中两面陡削的绝壁上,一面绝壁上,自然生成一块状如大铜锣的石头,称为“石锣”;另一面绝壁上,在石锣遥遥相对的对面,又自然生成一块状如大鼓的石头,被称为“石鼓”。民间谣传:“石锣对石鼓,黄金二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得起汉中府”。人们说,这石峡藏有大量金钱,只苦于找不到开金库的密码,所以有钱取不出来。后来,人们又把铜阡峡改称为铜钱峡了。
铜钱峡,长约100余米,峡口宽约10余米。两面是咄咄逼人的险岩。岩石光滑,壁陡,不长树木, 人爬不上去,连猴子也无法攀登上去。峡中大坝河水,发源于鬼谷岭,从峡中直泻而下,给铜钱峡带来了一片阴凉。炎热天走进峡谷,凉气袭人。
铜钱峡两面绝壁很高。在东面高达200多米的绝壁上,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在那刀削般的悬壁上,有一个石洞,石洞里有一副棺材。那是一副悬棺。这棺材是怎么抬进石洞的,是一个谜,世人莫解。
铜钱峡之西,还有一个风景十分独特而秀丽的小峡,人称西峡。西峡山势突兀,峰回路转,满目青翠,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宛如仙境。
观音岩,位于鬼谷岭东麓,地处大溪沟河上游。因其山势面貌活似陕西华山,所以又有“小华山”称。
在一个小山脊上,从北向南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它穿越过茂密的树林,直接通向陡峭而险峻的峰顶。小径的两旁,都是陡峭的山岩。在快要到达峰顶的一截小径,突然变得更加陡峭起来。不知是何年何月,有人在这一截又陡又险的小径上铺了一层又一层的石板,使原来的山石小径变成了一条陡陡的石阶小路。人们把这截小路称为“石梯子”。走在石梯上,朝两旁一望,都是刀削般的石岩,万丈深渊。幽谷深得见不着底,十分吓人。
走完石梯子,便到了主峰。主峰平坦如台,古树森森。从前,这里曾建有庙宇,现在已毁。这个山峰,高耸陡峭,凌空而立,三面悬空,不羁不绊。它是一座椎形的奇峰,端端地插向蓝天;它又象一个凌空挥出的铁拳,在昭示天下,这里凛然难犯!
观音岩林木蓊郁,浓荫如水。其东西南三侧,都是幽深的沟壑,山势十分险要。山上,昔日的观音庙,香火也十分兴旺。这里,既是一个烧香拜佛,寄托美好心愿的好去处,又是一个拥绿抱翠,清静幽深,风景十分秀丽的好地方。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