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曲大致可分为四类:叙事曲、说唱曲、酒曲、散曲。
1、叙事曲。这种类型的曲多分为两句式和四句式,多句式的也有,但是并不常见。其中内容大部分是唱爱情故事和历史故事等。除了多句式的叙事曲不能换调外,两句式、四句式的叙事曲都可以换调演唱。
2、说唱曲。又名“打调”,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说唱形式,它的曲文有三部分组成,起头、正文、结尾,起头起着一种承上启下和起韵的作用,正文叙故事或即兴创作(例如:夸奖主人,新郎、新娘、陪客以及宴席场景等),结尾中和曲文的句子长短不齐,流畅自然;语言生动活泼,诙谐风趣。内容既有传统的唱段,也有即兴创作。说唱曲从内容上说,它所反映的生活面及其广泛,有反映农民的反抗精神的,如《打帐主》;有反映农民生产劳动的《庄稼人》;有反映旧社会黑暗统治的,如《韩起功抓兵》;有用夸张手法讽刺懒汉的,如《懒大嫂抓虱子》;有反映菜园知识的,如《园子家》等等。
3、酒曲。这种曲名很多,规矩复杂,曲调优美,歌词有趣,每首都洋溢着艺术的风采。临夏地区流传的酒曲有十多首,比较著名的有《尕老汉》《飞凤凰》《数麻雀》《担杯》等。
4、散曲。上述三种之外的宴席曲叫做散曲。散曲曲调很多,反映的生活面广阔,一般是一词一曲,固定不变,曲文结构各具特色。
由于民族、地域、风俗的不同,演唱形式有所变异。就拿回族来说,主要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随唱、问答、独唱加合唱、对唱加合唱等,形式灵活多样。
1、独唱。在演唱中间,为了让“唱把式”(即唱宴席曲的歌手)们有点休息的机会,在休息的时候有一名“唱把式”出场演唱。
2、对唱。这是最普遍的演唱形式,每次出场的“对对”(一对歌手),声嗓和唱法基本一致,这样唱出来的曲调好听,若是声嗓和唱法不一致,效果及其不好。声嗓有几种叫法,一般分为“苍音对”(男中音)、“尖音对”(男高音)、“囊音对”(鼻音)。演唱时,不化妆,无道具,二人边舞边唱,动作简单朴实,潇洒豪放,各地有别。每唱完一段,大家一起唱后一句。
3、合唱。当每个村庄的“唱把式”们来到主人门前,大家合唱“恭喜曲”(有的地方叫“讨喜曲”),这种演唱形式很少见。有的地方,先由两个“唱把式”唱完一段,再由相随的人们合唱第二句,有时,歌手们先后到来,就在院中连舞带唱,作为开场曲,祝贺主人。
4、问答唱。由主人(或客人)一问一答,相互说出祝辞,作为祝贺。
宴席曲的规矩各地有别,大同小异。一般是歌手们自发传唱,到有喜事的家里去演唱,有些家境宽裕的人,为了使其婚礼体面一些,就打发人去请周围著名的“唱把式”来演唱。唱完后热情招待,披红赏钱。家境一般的人,起码要用好茶、好烟等招待。若有拒绝或冷待“唱把式”人家,他的名声在村庄里就会一败涂地。在规模较大的宴席场中,“唱把式”较多的情况下,由各村庄成体系的“唱把式”们轮流演唱进行比赛、学习和交流。听众大部分是本村庄歌手和随同歌手而来的爱好者。
对于临夏回族风俗而言,需要说明的是:宴席曲都是由男的演唱,妇女不能参加;从内容上看,回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加上回族舞蹈形式以及曲调和自己的风格,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宴席曲。以上所述,都是以回族风俗而言,其他如撒拉、保安、东乡族的风俗,另有特点。
在临夏,每当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们和唱把式赶来祝贺,他们先在大门口唱起宴席曲进门曲:
“恭喜恭喜大恭喜,没拿个茶叶(者)空讨喜。你打个调来我唱个曲,欢欢乐乐恭上个喜。”
东家将乡亲们迎进院内,大家自动围成圆圈,唱起赞曲来:
“我父母好比江河里的一股水,水深(呀)浪大(者),水里头养鱼(者)哩。我兄弟好比大海里的一只船,水帮船(呀)船帮水,哥哥的亲兄弟。我姐妹好比花园中的白牡丹,随开(者)随败(者),绿叶子扶持(者)哩……”
他们以悠扬的歌声,轻盈的舞步来祝贺家庭的和睦,亲戚的团结。表演时一般有双人,后更多的偶数男性相对歌舞,演唱末句时,全场男女老幼伴唱,把气氛烘托得更加热烈。舞蹈间歇息时,由一名歌手开始打调,说唱性强,舞蹈动作比较自由,不受节奏的约束。它和杂技中的幕间滑稽一样,是即兴演唱长短句的诙谐歌,传统曲目有“抓虱子”、“大刘三”等。这类有风趣的诙谐歌,使大家捧腹大笑,百听不厌,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乐观主义精神。紧接着又以闹公婆、哥嫂习俗为主题,把演唱推向高潮。歌声此起彼伏,舞蹈热烈欢快,笑声、喊声交织成立体的婚礼舞,直至深夜,尽兴而归。
舞蹈动作有摇头、动摇,扭肩和依据内容而即兴创作的表演动作,脸部表情有眼神对视、喜怒哀乐的变化。头部动作有摇头、摆头的区别,还有不同速度的要求。两人以上的扭肩动作讲究前、后、左、右、头、眼、腰等部位的谐调配合等,具有古朴、诙谐的表演特点,动作虽较单调,但贯穿在宴席曲舞蹈的始终。
音乐和舞蹈是孪生的姐妹艺术,它和宴席曲舞蹈唇齿相依,不可分割,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舞蹈的舞情,构图是相一致的。宴席曲的调式大多是商徵性和角羽性的五声音阶,音域不宽,多用真声演唱,旋律流畅舒展,表现力强,能从多方面表达思想感情。在宴席曲中,一词多曲和一曲多词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和口头创作的特性与演唱者的爱好分不开,因而,从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和神态上显得生动准确。
宴席曲多为复拍子,也有单拍子、混合拍子,它没有打击乐,也没有道具,节奏变化大,尤其是虚词部分的无限延长音,是别于任何民族和地区歌舞音乐的一个特征,这对自由潇洒的舞蹈动作,不受严格节奏的束缚,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舞蹈是人类形体动态美的造型艺术。头部有节奏、有幅度的摇动,诙谐幽默、泰然自若。手足拳术式的动作,刚健、潇洒,朴实大方。它不是简单的人类情绪抒发,而是以真、善、美来表现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操的艺术,千姿百态,丰富多样,它的发展与民俗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回族的风土人情,喜怒哀乐,直接间接地融化到宴席曲舞中,使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许多回族群众用简练的语言、形象的手势作配合,来表达人和事的现象。当赞美一个人时,双手翘起拇指,微笑点头,老人们往往是抬起下颚,先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夹住胡须,从鬓角自上而下的将胡须快速的捋三下,然后将胡须梢噙在嘴里,眉开眼笑的点头称赞,将这一习惯动作,节奏化后,便是最有个性的舞蹈语汇,能与传统戏剧中的吹胡子瞪眼的程式技巧来比美。歌手们在山野里唱“花儿”时,有用右手点耳托腮的姿态,这是在即兴演唱时思索的生活习惯,在舞蹈中则夸张了,手掌举在耳后,造型潇洒。宴席曲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头、臂、手、足四个部位不同动作上。
摇头有好几种,而且贯穿在整个舞蹈,随着音乐本能的上下点头,碰到长音时,头部变作抒情的左右摇摆,脸部脉脉含情,升华了意境。当歌舞达到高潮时,头部随着欢快的音乐,协调的向右上方大幅度摇动,显示了强悍、奔放的民族精神风貌。双臂的大回环,手掌上下翻动,拳术式的挥舞,落落大方,刚健豪迈。双腿的屈膝起蹲,足尖的跑跳步转,腰背前倾后仰,有机的随动,脚下富有弹性,勾勒出挺拔、健美的造型。
宴席曲的基本动作有“老爷抽刀”、“燕落平沙”、“鹞子翻身”、“犀牛望月”、“凤凰点头”等。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