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鼓舞又称“战鼓舞”,是流传在粤东揭西县河婆镇及周围客家山区的一种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规模宏大的民间舞蹈。
清乾隆年间,兵部传谕扩建玄天上帝庙,后又将武营武帝、文营文帝一并移入该庙同受香火,人称三帝古庙。赞鼓就是答谢三帝神恩,保佑河婆一带五谷丰登的一种带有祭祀色彩的民俗舞蹈。
传统赞鼓舞在每年春节期间活动,一般自腊月二十四日接“庙爷”(即三山国王)出宫起,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送庙爷入宫止,为期一个月。现今则集中在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尤其年初五为欢庆“出年界”,更是鼓舞飞扬,气势磅礴。
赞鼓队在活动期间,每天伴随“庙爷”出巡“六约”。过去称河婆及周围龙潭、南山、灰寨、大溪、坪上六镇为“六约”。出巡有一定的路线及日期、时辰,到达各村时,各村也均以赞鼓迎送。在此期间,六约日夜鼓声不断,载歌载舞,十分热闹。游神赛会中出现赞鼓,开始时候为文祠里的秀才所构思举办,初称“三点金”,表示三埔(上埔、中埔、下埔)人民纪念三帝,至光绪年间赞鼓才与庙爷出巡六约紧紧结合在一起,从此形成固定的客家民俗并流传至今。
赞鼓队一般由鼓头(村中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组织和召集,人员大多是当年成婚或添丁(生小孩)的青壮年,其他人也可自由加入。每年游神时,由各村的赞鼓队轮值迎送、伴驾巡游,其余鼓队则在本村村头迎候,待游神队伍经过时,打起赞鼓,互为呼应。游神队伍行进时排列顺序为:两人敲大锣开道,接着是庙旗、四大天王、火炬、大灯队、大鼓、钦锣、大锣队,随后才是赞鼓舞队。舞队少则三十人,多至一百余人。赞鼓的动作、鼓点、步法比较单一,但体现出一种庄严的气势。
赞鼓舞的跳法:迎送“庙爷”的锣鼓队,在召集队伍出发时,奏《召集鼓》。巡游过程中,奏《三点金》。赞鼓队按下列顺序及编制成两路纵队前进:持大锣者(两人)、举庙旗者、四大天王(由四名青年着戏装妆扮)、举火炬者(一人)、大灯队(十二人)、锣鼓队(由组织本村游神活动的族长或村中长辈击大鼓,此外一人击钦锣,四人各击一面大锣)、赞鼓队(少则三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最后是抬庙爷者四人。舞赞鼓者“提鼓”或“抱鼓”时而便步前行,时而随着锣鼓点做“三点金”动作。
当巡游的队伍即将到达下一个村子时,该村的锣鼓队奏响《召集鼓》,将本村的赞鼓队召集于村头或山坡上,锣鼓队站前面居中,大灯队分列于锣鼓队身后雁翅排开,赞鼓队散列其后;待伴神巡游的队伍到来,锣鼓队先演奏《典鼓》迎神,而后舞赞鼓者列成方阵做“一点金”、“站鼓”、“满田赞”这三个基本动作中的一或两个数遍,然后再接过“庙爷”巡游至下一个村子……
战鼓舞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致使明朝崇贞皇帝自缢。吴三桂因此引清兵入关,与李自成的起义军决战。清兵追赶起义军到漳河时,正赶上大雨滂沱,河水暴涨,阻挡了去路。漳河南岸百姓拥戴李自成,纷纷挎鼓赶来,组成十里长阵。一声号令,万鼓齐鸣,喊声震天。北岸的清兵闻风丧胆,不战自退。当地百姓为庆贺李自成的胜利,又一次大擂战鼓,并且随之起舞。后来,战鼓舞便作为一项民间文艺活动流传下来了。流传于北方民间的战鼓舞刚健、粗犷,跳舞的人每人挎一面圆腰鼓,四人一组,若干组同时表演。队形变化无穷,跳舞者还以多种形式击鼓,或自击,或对打,朴实的动作擂出铿锵的鼓声,使人愈发感到他们的强悍有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便以《战鼓舞》开场,威武的鼓手敲响了舞台正中的一面大鼓,众多“庄稼汉”以手中的锣、镲响应,震天的锣鼓、矫健的舞姿展现了一个站起来了的民族的巍巍雄姿。
客家作为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族群,在保守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不断革新,使丰富的客家文化不断添加时代因素,众多客家民俗因此得以更具艺术魅力。
河婆镇的赞鼓舞,原本只属于河婆客家男人,河婆的客家妹似乎与之无缘。但经过革新之后的赞鼓队,清一色全由客家妹来担当。今天的河婆客家,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够敲打着赞鼓,随时上阵表演,击鼓而舞,踏舞而鼓。每到新年,河婆客家便纷纷推选出最漂亮、最神气的姑娘或妇女,参加本村、本乡、本镇的赞鼓队,让她们穿上最绚丽的服饰,在庙爷出巡的队前跳出整齐、壮观的赞鼓舞。河婆客家女子透过柔性所表现出来的赞鼓,不仅同样具有男人们的刚健和粗犷,更具有感人的亲切和灿烂的容颜。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