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客家人的传统习俗是:中秋期间,辈分低者向长辈送月饼,以表敬意。当天晚上还劏鸡或杀鸭,远处工作的也尽量赶回与家人共度中秋,感叹人生“年怕中秋月怕半”。部分客家人在八月十五前后的时间扫墓,扫完墓才过中秋节。晚上待月亮升起时,各家在门坪前(或阳台)赏月,桌上摆上月饼,糖果、沙田柚、柿子、菱角、榄仔等食品之类,对着月亮烧香点烛虔拜,小孩大多数会玩各式各样“灯笼”。结了婚的女人在中秋节前要买月饼回娘家送给父母兄伯叔等,送月饼的也要在中秋节前送到。中秋节民间有许多活动,如对山歌、做大戏舞龙、舞狮等。
八月十五对山歌惠州的惠东、惠阳、博罗、龙门等地,每年中秋之夜,都有唱山歌、对山歌的习俗。这天,暮色降临时,人们便扶老携幼,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这时,人群中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了高吭的男声:“今夜山歌捱开台,奈谁敢对就过来!”挑战者的声音还未消失,随之应战者就接声上来了:“阿哥赏月正行来,有歌尽管抛过来,……。”山歌擂台赛就这样“搭”起来了。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听众情绪随着打擂台的气氛而变化,时而安静,时而骚动;如果一方被压下去,人们便掌声雷动,欢呼雀跃。山歌的形式有自唱、对唱,内容十分丰富广泛。
八月十五做大戏中秋节也有做大戏的,如吉隆的窑埠村,这天是纪念医灵帝的隆重日子,要拜医灵帝官,做大戏给“阿公看”。全村装灯结彩,彩旗满天。早上,窑埠村的戏班早早就响起了锣鼓,从农历十二开演。演出的戏种有正字戏、粤剧、黄梅戏等等。
舞龙、舞狮活动八月中秋这天,有许多客家人有舞龙、舞狮活动。如惠东县高潭客家人,他们把这天看作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每年这个节日,要举行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2008年,黄洲村用稻草编织成秆龙、新联村做成长达50米的布龙,还有6条金狮相继上街游行。客家话的秆龙就是稻草龙,龙架先用竹搭好,让有威望的上辈人先点香,然后大家争先在龙架上点香。秆龙、布龙、狮沿街游行,许多人要去穿秆龙,祈求自己平安、幸福。随后有扮景跟随,放礼炮,晚上组织演出、山歌对唱,直到活动结束,秆龙就地烧掉。附近的马山、宝口、紫金、海丰等周边地区群众都来庆贺或参加活动。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俗称“重九”,也是登高节、老人节。民间多有登高活动,代表人生步步高;老人节,尊敬老人,让老人老有所养。民间还习惯放风筝,俗谚说“九月重阳放纸鸢,一阵风来一阵高”。自制各式各样的纸鸢在这天放飞,放的越高越好,有的纸鸢制作特别讲究,如“双合鲤鱼”“八角”“响翁”“花篮”“雁鹰”“蜈蚣”“板瓦”“阿公鸢”“牙婆鸢”等等。有些纸鸢挂上藤弦或橡胶皮弦,在风力作用下,在空中发出嗡嗡响声。还有些纸鸢上“流星”,仰天望去,如一只美丽的蝴蝶直冲云霄;下滑时,像老鹰扑地,掉下了纸碎杂物,在阳光和风力作用下,闪闪发光,犹如天女散花;特别是掉下燃响了的成条鞭炮,发出的响声和闪光,格外逗人。重阳那天,有些大姓宗族举行祭祖活动,名曰“秋祭”。他们用整头烧猪、全羊、鸡、海味、茶酒和“五果”等作为祭品,浩浩荡荡,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民间称“十月朝”,客家人有句顺口溜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民谚。农村客家习俗兴这天做糍粑,除自食外,剩下的还送给亲友。在惠东的白花、梁化、大岭一带客家人在农历十月初一这天要吃糍粑。糍粑的做法是:用糯米粉、开水调好、搓团,将糯米团放锅里蒸熟后,摊冷,捏成小团,将炒熟的花生、芝麻、和白沙糖放进熟粉团包实后即可吃,非常香。
祖宗传下这天是牛生日,客家人十分爱护耕牛,农户这天会用菜叶包着糍粑恭奉牛神,供喂牛只,有些农户还煮些米粥给牛食。
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农历十一月,为冬至日,也叫“过冬”。按历法规定,冬至日定在每年阳历(指公元)十二月二十二日。民间历来把“过冬”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称为四大节日。称“过冬大过年”。“过冬”这天,村民备“三牲”祭拜天神,杀大阉鸡、买肉,“慈菇焖猪肉”,做糕点,菜肴丰盛。还吃糯米 “小汤圆”(汤圆有红白两种颜色),用这些汤圆来祭祖,还告诉小孩,吃了汤圆“大一岁”。有的客家人不做汤圆,只用糯米粉搓成团,压成薄皮粉皮,中间用萝卜丝,配于虾米、叉烧、五香粉、胡椒粉等为馅料做成半月形的大萝卜包,称“包冬”。
个别地方还认为,冬至是牛生日。农民体惜牛辛苦了一年,这天要让牛休息一天,连借出的牛也要牵回来,并且要做萝卜粄给牛吃,慰劳它一年做到晚。
农谚也有这样说法:冬在初(农历的上旬)有冷也吾多;冬在中(中旬),十个牛栏九个空;冬在尾(下旬),卖了牛来置棉被(意即天气十分寒冷)。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亲之情感天动地)而得名,以至于人们以为孝感县设立是因为董永这个孝子才建县的,然事实并非如此。孝感的前身为孝昌县,以“孝道昌盛”而得名。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