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十一年《南康县志》载:“清明后插田。谚曰:‘松心高一尺,家家请就莳田客。’是日喜晴不喜雨,故谚曰:‘清明雨,蓑衣斗笠高挂起。清明晴,到处担秧莳草坪。’”
旧时南康客家有清明日占晴雨习俗。清明日雨则意味着谷雨前后白天多晴,无需穿蓑衣戴斗笠,但栽下的禾苗容易被阳光曝晒至枯萎,因此禾苗成活率低、补秧频繁,影响收成。而清明日晴则意味着谷雨期间多绵绵细雨,有利于禾苗成活,是丰年之兆。所以赣南客家清明“喜晴不喜雨”。
“松心”指松花花蕊,“松心高一尺”之时大约在清明后谷雨前,是栽插早稻最紧张的季节,故有“家家请就莳田客”的稻作传统。
“莳田客”就是农家请来帮助拔秧、莳田的客人。
客家人在谷雨前后繁忙插秧之际,主要有送莳田饭、请莳田酒、唱莳田歌等活动,这些活动共同组成了客家丰富的“莳田客”民俗。
莳田期间,已出嫁的客家女儿要给娘家幼年兄弟或子侄相互送莳田饭,外婆则要给幼年外孙送莳田饭。礼品多为豆腐、豆芽、韭菜和煎熟的荷包蛋。意寓孩子腰健体壮,快高长大。女儿初婚时,娘家也要给女婿家送莳田饭,由女婿家长分送给邻里吃。此俗主要流传于赣南、赣西客家村落。
客家丰盛的莳田酒,几乎从早到晚不停地款待着莳田客。凌晨,莳田客吃罢“集合酒”,然后下田扯秧、莳田。上午、下午主人各送一次酒食到田里,俗称“送茶”,又称“点心酒”、“催工酒”,下酒菜一般是花生米、萝卜干、豆腐角等,茶点则有田艾米粿、糍粑、客家粉干、挂面等。(对专门耙田的莳田客则还另加两个荷包蛋)酒足饭饱后,莳田客干劲倍增,大显身手,只见手起手落,插秧快如雄鸡啄米,一块块水田很快染成青绿。晚上的莳田酒尤其丰盛,其菜盘数往往多至十六盘、十八盘(或盆),比婚宴酒席“十二碗”、“十二盆”还丰盛。
晚上莳田酒宴席上,“开秧盘”的好手被东家尊坐上席,殷勤地又敬烟又敬酒。莳田酒的主菜为米粉肉、红烧肉,切得四四方方俗称“棋子块”的红烧肉每块足有四两重,每个莳田客一人一块,作为东家给莳田客的酬谢。此外,莳田客离去时东家还要每人给一至两个咸鸭蛋。
莳田农活虽然辛苦,但紧张劳动的同时,客家人也有欢快的“莳田歌”对唱起来,彰显着客家人的浪漫情怀。客家“莳田歌”主要有情歌、风俗歌两大主题,山歌形式有赛歌、对歌、盘歌(赣南客家俗称“锁歌”)、儿歌等,歌调则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乡村均有自己独特的曲调。
在广阔的客家田野上,谷雨前后到处有“莳田歌”唱响。“哥哥莳田妹送秧四脚落地苦难当;又要回头看老妹又要横行对直行。”这首《哥哥莳田妹送秧》流传于赣南会昌县一带,用直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即使繁忙莳田之际,也难以消解自己对“老妹”(“情人”的代名词)的苦苦思恋。更多的“莳田歌”是男女对唱的情歌,如流传于湖南炎陵县沔渡一带的《你莫回头看娇莲》:
男:手拿青秧来莳田,回头更见妹娇莲。横直行子要对正,退步原来是向前。
女:阿哥莳田就莳田,你莫回头看娇莲。石头割脚会出血,阿哥有痛妹心怜。
又如流传于梅州兴宁地区的《三月莳田忙》:
男:三月莳田乱忙忙,又寻灰来又寻秧,又爱心头挂虑妹,又爱目箭丢禾行。
女:你爱莳田紧莳田,切莫起眼看娇莲,看了娇莲心爱乱,手提秧把莳乱田。
女:新买秧盒园丁当,阿哥莳田妹分秧,妹子分秧眼线好,阿哥莳田打岔行。
男:莳田唔使几多人,总爱两人紾对紾,总爱两人会对会,莳来莳去会兼身。
(按,“紾”音zhěn,原意指“转动绳条、绳索”,此指缠结、缠绕,形容两人感情缠绵。)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