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苏格兰格子日”设在每年的7月1日,以纪念1782年“禁裙令”的废除。到那天澳大利亚当地的苏格兰籍男女老少,头插羽毛、身穿格子裙、吹着苏格兰风笛来到悉尼市中心,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苏格兰格子日”。
这种格纹早在1700年前就诞生了,那时它还没有像现今这般多姿多彩,只是一种由棕色和白色组成的方格图案。作用更单纯,印有这种图案的布料是用来做陶罐塞子的。
1700年左右,一位在苏格兰行医的医生在文章中提到,“苏格兰的格子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一地域的人穿着相同的格子服装,外来人可以通过苏格兰人身上所穿着的格子服饰,辨别出他来自于哪个地区”。文中虽未描写这些格子的差异,但却证明苏格兰格子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区分地域的标记,且在当地普及开来。
苏格兰格子在发展中似乎一直跟“区分某类人群”脱不开干系,这一特点也被用到了战场上。17、18世纪,苏格兰高地部落之间的战争终年不休,战场上的男人开始以所穿的格子图案不同来辨别敌我。1746年,著名的库勒登战役中,穿着方格裙子、勇猛的苏格兰战士给英格兰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苏格兰格子也从此被认作苏格兰文化的一部分,并开始流行起来。纺织公司威廉·威尔逊对苏格兰格子的流行功不可没。为了满足人们对格子服装的需求,公司推出了许多全新的格子图案。
1822年,为了迎接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巡视苏格兰的爱丁堡,沃尔特·斯科特爵士提出“让每个人都穿上属于他自己的格子呢”。这种能够代表一个氏族或家族的独有图案氏族苏格兰格子从此成为了成功的标志。到19世纪末,几乎所有稍有地位与身份的家族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苏格兰格子图案。英国甚至专门成立了苏格兰格子注册协会,将这些私有性的格子登记在案,每一种格子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族。
苏格兰还产生了特别为皇室成员定制的格子图案,最为人熟知的“红格+绿格”图案被称为“贵族格”,源自当今英女王母系的斯图尔特家族;至高无上的“灰底,黑+红+白细条纹”,至今仍是女王御用的“皇家格子”,也是唯一不公开发售的格子图案。还有黑灰格被称为“政府格”,葬礼仪式上穿着用的一般是灰底黑白线格;用以运动和打猎时的格子是以棕、黑等深暗色为主……如今,家族观念在苏格兰虽已淡薄,但这些拥有特殊意义的格子图案仍被保留了下来。
很多时装品牌也都拥有自己独有的苏格兰格子图案,此举也是在制作自己的“身份识别码”。比如Burberry以浅棕底色加上白黑红线条;Daks是以浅棕色打底,加上黑红两色均粗线条;而pringle of Scotland则特立独行,以菱形示人。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