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上海苏州河上的桥(2)

宛儿君2024-08-19

“乌镇路桥”

北通乌镇路,南跨南苏州路后,直达东西向的新闸路。最早的乌镇路桥是木桥,建于1929年。1985年,才正式改木桥为钢筋混凝土桥。现在的乌镇路桥是在1998年到1999年间重建的,改成了钢筋混凝土桥面。

“新闸路浮桥”

苏州河上最早的“桥”,其实都是浮桥。1735年雍正年间,苏州河上就有桥了,这座浮桥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新闸路桥。后来是因为行人车马往来不便,苏州河上才开始没有其他的桥,转而依靠摆渡来过河。

(清末,和新闸相对应的老闸桥)

1916年,新闸路桥被改建成,木桩基的钢桁梁桥,形似浙江路桥,但远不如其坚固。1999年,新闸路桥拆除后,在2000年底,改建为钢梁桥。刚建成时不能通机动车,2009年对桥改造后,现已能通车,但是,又不能和新闸路直接相连,所以,叫“新闸桥”或许更合适。

“共和新路桥”

共和新路桥,1995年建成通车,一头接着上海的“大动脉”南北高架路,是苏州河上最宽的桥。苏州河上的桥,在桥身中段都有绿底白字方块形的桥名牌,唯独此桥无此标识,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成都路桥”,因为直接接通当年的“成都路高架”。

“长寿路桥”

长寿路桥,是上海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架设在苏州河上的桥梁。1951年开工,1953年竣工。原有的桥,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几经勘查,投资人民币376万元,建造了贯通东西的永久性桥梁。

现在看看这是个小数目,但在当年,这笔投资占政府全年支出的2%。如今八车道的长寿路桥,是上世纪90年末才竣工通车的。

“造币厂桥”

江宁路桥,建于1929年,最早的时候只是一座五孔木桥,因桥北是建于1922年的中央造币厂,故称“造币厂桥”。1968年,这座经多次修建的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南通江宁路,北接光复西路。1996年此桥被定为危桥,于2011年底改建,在2012年12月通车。

“宝成桥”

又名叶家宅路桥,南与长寿路相邻,北与光复西路相连。1931年,由苏州河北岸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为五孔木质行人桥,主要供厂里的工人上下班用。叫“宝成桥”也是因为现在的叶家宅路,当年叫“宝成弄”。1937年“八一三”的时候被炸毁,修复后曾改用“崇东桥”的名字,又因桥址在原谈家渡口,故又名“谈家渡木桥”。

1971年,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后为迎接世博会,把桥名换回了“宝成”二字,同时,也对桥身进行了景观改造。

“最秀气的桥”

“校园桥”、最初又叫“学堂桥”,民国23年建,为圣约翰大学自用人行木桥。1967年木桥因损坏拆除,改设船渡。1980年10月由华东政法学院,在原桥西北200米处重建,改为现名,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曲拱人行桥,长44米,宽4.3米。

“最浮夸的桥”

在啥地方?武宁路桥!

大概2009年重建好之后,很多媒体吹捧它是“苏州河上最漂亮的景观桥”,但是,这桥太像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了(如果没记错,跨度应差不少),或者欧洲别的大型城市里的景观桥。但是,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上海。

“铁路桥”

1915年,辛亥革命后不久的民国政府交通部,就着手建设沪杭铁路。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就在现在凯旋路桥的位置,建了一座钢结构桥梁。

官方的称呼叫“沪杭铁路二号桥”,俗称“铁路桥”,北跨光复西路,南连万航渡路。1949年桥被炸毁后,在原址建成了现在的“凯旋路桥”,分成平行的两部分,一座通轻轨线,一座行车行人。

“三号桥”

中山路三号桥,上海人还习惯称它“中山桥”,民国19年在辟筑中山路的同时建造的,当时也只是木结构车行桥。1937年被日军炸毁,后在原地修复;解放战争时,又被国民党军炸毁,解放后修复。

1960年9月,在中山环路拓宽改建时拆除旧桥,在原桥西侧建成大型永久性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悬臂T型梁,3孔,中孔为主航道,边孔均跨越河道及沿河道路成立交状。1985年整修和加固,成为中山环路上的重要桥梁。

“北新泾桥”

原名“真北路一号桥”,民国21年,在辟筑真北路后建造,为木结构桥。1964年底旧桥拆除,移址另建新桥,改为现名。桥长80.4米,宽1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单悬臂梁,是市区西部,联系吴淞江南北的重要桥梁。

苏州河上31座桥,我们只是把具有代表性的,有点故事的桥,拿出来说了一下。有一点是共通的,不管是否精致,不管是否年代久远,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没有苏州河,没有苏州河上的这些桥,上海的城市空间就无法拓展,城市化的区域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