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可以洗衣洗菜、游泳,到后来发黑发臭,再到如今开起了游船航线,对于苏州河,上海人都有那么一些情结,尤其是过去住在两岸的老人们。下面来盘一盘苏州河上的桥,听听它们的故事。
如今的苏州河,从河口到外环线,还有桥梁30处31座(当然不能算轨交桥梁)。这些桥梁的建造年代不同,风格各异,功能也有差别,俨然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考考侬,能把31座桥都背出来么?
从东到西,依次如下: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乌镇路桥、新桥路桥、南北高架桥、恒丰路桥、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坪路桥、宝成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华政校园内的华政桥、凯旋路桥、中山西路桥、内环线高架桥、万航渡路桥、古北路桥、泸定路桥、中环真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外环吴淞江大桥。
在现有的桥梁中,年代悠久的桥,基本集中在西藏路桥以东,像四川路桥、西藏路桥、乍浦路桥、河南路桥,就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也是苏州河上的景观桥梁;而西段新建的桥梁,像古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则是呈现简洁的现代风格,基本属于功能型的桥梁。
不仅如此,这三十一座桥,座座有故事。先来讲讲,最东面、也是最有名的外白渡桥。
用上海话念这个名字,马上就会知道它背后的含义,“白渡”:过河免费,不要钱。怎么来的这个名字?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当时的名字叫“威尔斯桥”,是座木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这就是第二代的“外白渡桥”,原来的“威尔斯桥”则被工部局收购后拆除。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人们影象里,外白渡桥只是外滩风景区的一部分。事实上,它还承担着极重要的交通作用。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八十年代末,每昼夜外白渡桥的交通流量,就已达到2.7万辆次。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外白渡桥经历了多次“小修小补”,随后,经典的故事发生了。
在2007年年底,外白渡桥的设计公司,英商霍华斯·厄斯金公司致信上海市政部门,提醒外白渡桥已经达到当初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现已到期,请注意维修。而细心的上海人,此时又翻出了了当初用英文书写的,外白渡桥的设计图纸——这样,一场移桥工程开始了。到2009年4月,在经历了第一次彻底翻修后,这座1000吨的钢桥重回原址。
乍浦路桥,北连乍浦路南接虎丘路,建于1927年,是一座欧式风格的三孔钢筋混凝土桥。1927年之前,这里是一座木桥,最早建于1873年,因为紧贴“外白渡桥”,所以上海人称其为“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再往前推,这里曾有一座浮桥,是传教士文惠廉建造的。
苏州河沿岸有不少著名地标性建筑,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就是一处,而和这栋大楼同时建造的,还有现在的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建成于1923年,当时取名为“邮政局桥”,1943年改称为“四川路桥”至今。四川路桥的桥址,最初同样也是个渡口,名“二坝郎渡口”。1878年工部局曾在此建木桥,几经修整重建后,于1922年拆除改建。
跟大马路、二马路一样,有“二白渡桥”,就有“三白渡桥”,这就是河南路桥。
1843年的时候,这里曾有一个渡口,人称“三摆渡”;次年,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在这个摆渡口建造起来。1925年,木桥又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当年,因桥堍下还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
这是老上海口中,福建路桥的另一个名字,因为,当年这里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闸。1875年,这里建起了一座木桥,就叫“老闸桥”,直到1962年方才拆除,如今的桥则是1968年建成的。与老闸桥相对应的是新闸桥,一座载重量仅3吨的钢架步行桥。(我们在新闸路一篇中曾介绍过,新闸的路名,就是和老闸相对应的;而“闸北”二字,自然也就意味着这座老闸以北的地区。)
今天许多人不知道,恒丰路桥原来叫“舢板厂新桥”,当初,这儿曾经是外国人办的赛船总会所在地,上海人称之为“舢板厂”。1903年,由广东、浙江商人集资,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桁架桥。1927年重建后,正式改名“恒丰桥”。现在的这座桥,是在1987年重建的。
老上海一定记得,在苏州河上有一座连接山西南路和山西北路的六孔木桥,“盆汤弄桥”,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老底子,山西路叫“盆汤弄”。1956年,因其陈旧而被拆除,之后再也没有重建。2006年,河南路桥改建时,为方便行人过河,就建造了现在的山西路桥。
苏州桥上还有一条专为架设自来水管道的桥,人称“自来水桥”,也就是后来的江西路桥。桥下管道为通向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供水管道,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还在公共租界中心地点,江西路、香港路口,建造了容量为682立方米、高31.5米的水塔1座。1942年,这座桥被整体拆除。
过去在苏州河上,还有以垃圾来冠名的两座桥,新、老垃圾桥。“老垃圾桥”,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桥,这也是苏州河上,除外白渡桥之外的另一座钢桁架结构百年老桥,建成于1908年,钢桁梁为鱼腹式,很有特色。在建此钢桥前,这里原有木桥一座,最早建于1880年,因旁有垃圾码头,俗称“垃圾桥”、“老垃圾桥”。
“新垃圾桥”则比“老垃圾桥”更出名,是今天的西藏路桥,老上海也称其为“泥城桥”。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