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不仅历史悠久,风景美丽,而且名人辈出,南浔富商望族众多。“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曰“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曰“狗”。
刘镛为“四象”之首。据传刘镛的财富达二干多万两银子之多,被誉为四象中“刘家的银子”之美称。
30年代南浔民谣云:“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当刘镛发迹后,深感列祖以来,都缺少文化,虽有财,但无禄,不上门第,故亟力教子读书,应试科举,使他的四个儿子都能进入仕途。刘镛也因儿子的及第,恩封为通奉大夫,达到了荣宗耀祖的目的。刘镛还把女儿嫁给一品大学士徐甫的儿子为妻,另一个女儿嫁给蒋锡绅之子清学部总务司郎蒋汝藻为妻,使刘氏更加光耀了门第,在南浔成了一户有钱有势的大户。
张颂贤(1817-1892),据传他的财富仅次于刘家,占四象之第二位。
张颂贤,字竹斋,祖籍徽州休宁,其父张维岳在南浔开一小酱盐店为生。张维岳有两个儿子,张颂贤为老二。张颂贤善经营,遂从事丝业后,全力经营辑里丝出口业务,并开设了“张恒和丝行”。营丝发家后,又着眼于盐务,为盐业界巨头,据张謇《乌程张封公墓碣》:“同治初元,私贩充斥,引滞课绌,盐法太坏。巡抚召商集议,颂贤连约诸商,收余姚岱山之私,轻课减价,以阴敌缘江并海之私。于是商利益滋,官课以充,而家亦日益丰大。”张颂贤有二个儿子,长子张宝庆,字质甫;次子张宝善,字定甫。
张钧衡,字石铭,系张宝庆的独生子,张颂贤的长孙。张钧衡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承袭祖业后,经商有方,产业盛丰。他奉母至孝,在自家宏丽的园林“适园”内,为母建佛堂,供玉佛,让母焚香拜佛,还建造一座石塔,篆刻唐柳公权书《金刚经》。
张静江,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号饮光,另号卧禅,系张颂贤次子张宝善之子。张静江早年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为革命捐款效劳,孙中山先生曾说过:“自同盟会成立后,始有向外筹资文举,当时出资最勇而多者张静江也。但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万元,尽以助饷。”
张静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颂贤的两孙被誉为四象中“张家的才子”。
四象中还有庞云镨(金字傍,1833---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绍兴,父为师爷,庞云镨也为丝业行学徒出身,故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在合伙做蚕丝生意的同时,还与胡雪岩同做军火生意,为左宗堂向洋商购买军火。
庞云镨有官场朋友的帮忙,后又通过李鸿章,使儿子庞元济在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镨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
庞云镨还仿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在南浔开设了规模较大的“庞滋德”国药店,并建有药栈和制药工场,直至现在老字号的“庞滋德”药店还开设在南浔宝善街上。
庞云镨有三个儿子,长于庞景麟,早夭。次子庞元济,三子庞元澄。庞元济,字莱臣,别号虚斋,光绪六年(1880)秀才,授例刑部江西司郎中之职。元济,镇人都称他庞莱臣,他善于绘画和古画鉴赏,为国内外有名的古画鉴赏家和收藏家。解放前,中国古代书画只要盖有庞虚斋的鉴定印章,就可认定是真品,连外国收藏家,也愿以重价购买。
庞元澄,原字清臣,后改青城,号渊如。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秀才,他致力于教育和创办医院,并提倡西医。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马相伯为抗议帝国主义势力干涉我国教育,创办复且公学(1917年改复且大学),青城列名复旦公学募捐公启。元澄也是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会员,是同盟会上海支部核心人物之一。
顾福昌(1796一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的四象之一,国学生,因排行第六,创业后,被称为顾六公公。
顾福昌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 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
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海滩上唯一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
顾福昌有三个儿子,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藏,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顾氏三兄弟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减最有声望,曾任上海丝业公所董事长,有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麟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
邢庚星,是南浔八牛之首,开设邢正茂丝经行,后易名为恒顺丝经行。并开设典当,为南浔开设当铺最多的一家。
周昌大,一名味诗,字乐耆。祖籍浙汇余姚,乾隆中迁浔,开设申泰丝号和申昌丝号,镇人都以周申泰称呼他家,南浔八牛之一。
邱仙槎,字其深,开设启昌丝经行。南浔八牛之一。
陈煦元,原名熊,字竹坪。是一位有名的丝事通,外设裕昌纪经行,南浔八个之一。
金桐,字竹庭。早年弃学就商于上海,成为丝事通,营丝发家。他的大儿子金寿亦,号称“小金山”,南浔八牛之一。
张佩绅,开设源泰丝行,曾在上海商业银行总行任营业部主任。南浔八牛之一。
梅鸿吉,字月槎。开设恒裕丝经行,其子梅展中,开设南浔最早的用机器生产的丝厂,南浔八牛之一。
邵易森,开设森大丝经行,在上海设有邵月记丝号,出品青狮牌丝经。镇人称他为邵森大,南浔八牛之一。
南浔古镇的七十二墩狗,包括南浔的四乡。在镇上的有:邱茂泰、邱盖茂、邱义昌、邱德升、沈涂记、沈永昌、沈永丰、沈天长、李恒德、李万顺、李德茂、吴晋昌、吴其昌、吴永记、朱宠茂、朱广隆、庄恒庆、邢丰记、卜同昌、韩怡昌、桂致和、潘泳记、潘大顺、张丰泰、张恒丰、徐世兴、徐惠和、许仁昌、谢森元、刘通德、庞同顺、丁昌记等,多数是开设丝经行致富的。
四乡有北小圩张家、桥下张家、吴楼张家、斜桥(土斗)金家、五家亭盛家、石匠(土斗)邱家、七里村温家、子嘶湾陈家、藏谷桥王家等。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