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城北不远有条小白河,河上架的桥叫老虎庄大桥。为什么叫老虎庄大桥呢?原来过去这儿有个村叫老虎庄,位置就是现在桥东北边的水坑。这个水坑原来很大,水深数尺,从来没干过,岸边芦苇丛生。
相传很早以前,这一带水草茂盛,人烟稀少,没什么村子。只有北边有一个村叫樊家庄,经常有虎狼出没,咬伤村民及行人,人们十分恐惧。后来有一过路僧人,功法高强,手持钵杖降服了一狼一虎。村民们为了纪念他,在村南修了一座庙供奉。于是村名也由樊家庄改狼虎庙了。现在叫南阜庙。
当年僧人除狼虎,这只老虎是雌虎,另有一只雄虎侥幸逃脱。但这只雄虎由于留恋雌虎,并没跑远,往南跑出十多里地就在老虎庄大桥这一带藏了 起来。当时这里杂草丛生,芦苇遍地,一片荒凉。老虎昼伏夜出,不断伤害过往行人。
这一年,从南方来了一位云游的年青人,这个小伙子姓明,长得五大三粗,身背宝刀,武功高强。听说这里老虎伤人,决心杀死它,为民除害。于是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老虎出来。到了夜里,老虎出来觅食,发现苇丛中有人,便直扑过来。姓明的青年凭借月光,抬头一看,只见这只大老虎眼似铜铃,嘴如血盆,甚是吓人。但他一动不动,静观其变。
老虎慢慢走近,突然跃身而起,向年青人扑来。几乎是同时,年青人不慌不忙,纵身跳起,如飞一般骑到老虎身上,一只手揪住老虎的耳朵,另一只手抽出身上的宝刀,狠狠地向老虎猛砍。老虎上蹿下跳,一头一尾左右摇摆,大声吼叫。可任凭老虎怎么折腾,年青人骑在老虎身上就是不下来,用宝刀向老虎头上猛砍。连砍数刀之后,老虎头上鲜血淋淋,气息渐渐微弱。这时年青人才从老虎背上下来,对准老虎的腹部连刺数刀,直到老虎倒地死亡。
从此之后,这里再没有老虎出来伤人。后来,明氏年青人娶妻生子,便在此地定居下来,并逐浙发展成村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打虎的英雄,于是这村子起名叫明虎庄。明虎庄人口繁衍很快,村子越来越大,当时便有“北有狼虎庙,南有明虎庄”的说法,两村相隔十余里。
一晃到了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当了皇上,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为了平定北方,他亲率大军从南京向北京杀来,人们称为“燕王扫北”。燕王扫北经过明虎庄,见这里地势宽阔,便在此安营扎寨。燕王叫来当地百姓,问这村子叫什么名字,人们说叫明虎庄。燕王听了暗自吃惊,心想:明虎,明虎,这不是说大明朝象老虎吗?于是叫来村里管事的,下令改村名。皇上的圣旨谁敢违抗?人们商量来商量去,于是改明虎庄为老虎庄。这老虎庄仍然是明氏家族居住,过着平平淡淡的农耕生活。
老虎庄北边不远有条大河,叫金龙河。明朝成化年间,这条河经常决口,附近村民深受其害。有一年秋天,连续七天下大雨,金龙河水暴涨。突然一天夜间,金龙河决口,凶猛的河水咆哮而来。由于老虎庄地势低洼,水流又快又急,一夜功夫,把个老虎庄冲了个片瓦无存,整个村子变成一个大水坑,明氏族人死伤无数。待大水过后,一些幸存者纷纷外逃,搬到邻村滱皂店(今大叩皂)居住。人虽搬走了,但老虎庄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下来。
清朝道光初年,居住在滱皂店村的明氏族人,因与马庄村的齐姓有姻亲关系,又从滱皂店搬到马庄,一直到今天。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