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头镇位于郏县县城东北13公里处,东接襄城县,北临禹州市,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中原名镇,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大将纪信、汉文帝之母薄姬、清朝诗人仝轨、近代抗日名将牛子龙等。因自古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商贾云集,有“日进斗金”之说,也曾被称为“小上海”。目前,境内还保存有纪信冢、薄姬冢、兰和七孔石桥、解学士故宅、柿园古战场等名胜古迹。
冢头镇得名于薄姬冢。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据了解,薄姬原本是秦朝末年,魏国的一个贵族(后趁乱自立为魏王)魏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纪信生擒魏豹后,薄姬入宫成为一名织女、后又擢升为宫娥,进而得到刘邦的宠爱,并生下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刘恒被封为代王并外派。之后,吕后篡权惹众怒,刘恒被扶为皇帝,薄姬就成了皇太后。之后,薄姬去世,汉文帝刘恒遵照薄姬意愿,将其灵柩埋葬于兰河边。之后,朝中皇亲显贵每年都来拜谒,处于供养需要,就在墓院南起了集市,后居民增多,冢头因此得名。
而除了薄姬外,大将纪信也葬在兰河之滨。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在楚汉之战中,纪信为了掩护刘邦荥阳脱线,假扮刘邦,被项羽烧死。
冢头镇至今白保留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包括秦都司宅邸、解学士故宅、高运章宅、崔家祠堂等。其中,解学士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学士解保祥的官宅,占地2800平方米,现存历史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秦都司故宅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清康熙武生随征都司秦可都的府宅,占地3700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700余平米。
而作为冢头镇的一个招牌,西寨村大街上也保留了很多明清是其的建筑。据了解,西寨村大街只有数百米长,但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古店铺,并不宽阔的街道两旁,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镇2000多年的积淀,在这条街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东大街的借口,则有一通石碑,上面记录了明清时期重建该街的相关情况。
此外,兰河七孔石桥也保存较为完整。据了解,兰河七孔石桥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是当时的知县陈王绶所建,被称为“河南第一桥”。石桥为龙驮桥身,龙头朝北、龙尾朝南;龙头雕刻栩栩如生,龙嘴含有避水珠。桥上两边各有十八跟石柱,红石条互相连接成桥栏。
冢头镇,汉文帝刘恒极孝敬母后薄姬娘娘之冢,因冢得名。
“冢头为什么叫冢头呢?就是因为坟头太大了,比一般人的都要大。一般的坟就叫坟,太大了才叫冢,要是大得不得了呢,那就叫冢头。郏县冢头镇的冢就很大,因为那里埋的是皇帝的亲娘,你说这坟能不大吗?要说清楚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其中有一个叫魏豹的人,原先是魏国的一个贵族,趁乱自立为魏王,称霸一方。后来汉王刘邦跟楚霸王项羽争天下,两下里打得不可开交。魏豹举棋不定,左右摇摆,先开始站在刘邦一边,后来看刘邦不行了,又投靠了项羽,结果被韩信攻破魏国当了俘虏,随后就被杀了。杀了也就杀了吧,可是魏豹留下来的众多女眷中,有一个叫薄姬的颇有几分姿色,被刘邦相中了,就弄进了宫里,天天如胶似膝的,一来二去的就生下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刘恒被封为代王派到外地,薄姬也就跟着儿子离开了皇宫。再后来,吕氏篡权惹起众怒,被曹参、周勃等一干老臣平定,拥立刘恒为皇帝,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儿子当了皇帝,薄姬自然是苦尽甘来,当上了皇太后。
据说薄姬娘家是郏县人,老太太死了以后,落叶归根,还是要埋到老家去。汉文帝就把薄姬的坟埋到了郏县。因为这坟头太大了,而且是老太后的坟,里边埋的金银财宝肯定不会少。于是,就专门派人在这里看坟,看来看去的,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集镇。起了个名字就叫冢头。”
其实冢头也不光是坟头大。自明清以来,冢头就已经成为当时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以红花庄、皮货、钱铺为主,兴盛时期商铺达到500多家,商贾云集,酒楼林立,清末有“日进斗金之盛况。
民国以后,冢头又成为中国三大烤烟发源地之一。冢头烟区位于被世界地理学家称为“黄金烟草地带”的北纬32至37度之间。最初,周边县均无烟草种植,美国人发现这一带土质最适合种植烟草,便驱车来冢头投撒“哈德门”香烟,引诱人们吸烟种烟。
1916年,柿元村农民孔木城等学会了烤烟,引导农民普遍种植烟叶。到了1928年,高友臣在冢头设磅开行,外商黄复生首驻冢头收烟。冢头的烟叶,以气味醇和、香气浓郁、劲头大、燃烧性能好、烟灰洁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而驰名中外,吸引了上海、安徽、湖北、浙江等地的客商到冢头采购。极盛时,冢头镇设磅秤27架,烟行17家,从业人员达500多人,日收购量5万公斤。正是由于商业的繁荣,冢头镇的特色小吃也跟着远近闻名,像什么河洛面哪、羊肉烩馍呀、老汤烧鸡呀等等,至今仍吸引着省内外食客纷至沓来。
2007年,冢头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200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被省建设厅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经专家组考察、评估、论证、验收,申报成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