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赞皇县志》记载:周朝时,赞皇境内有山名巑(亦称唐背山、金鸡山,县城西南),周朝第五代君王穆王姬满讨伐少数民族部落时,在此战胜犬戎,封此山为赞皇山,始有赞皇之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时,因山得名,称赞皇县,一直沿用。
赞皇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在唐代赞皇李氏家族名人辈出,有“赞皇李半朝”之誉,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赞皇六宰相,这六位宰相的家乡是赞皇历史文化名村许亭。据《赞皇县志》记载,公元前204年,汉淮阴侯韩信用兵井陉口,背水一战,斩了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缚了广武君李左车,汉军全胜,那次战役被称为“许亭之捷”。许亭村中有六宰相资料陈列馆,有一株千年古槐,村北有窦建德大王庙,村西有平泉湖,村东卧龙岗南端为李德裕书院遗址,村南东古山东面有李氏家族祖坟。
许亭一带有很多历史传说,最为著名的是唐朝六宰相的传说。这六宰相分别是:诗人宰相李峤、耿直宰相李绛、状元宰相李固言、开国公宰相李珏、地理学家宰相李吉甫、政治家宰相李德裕。
,字巨山,生于公元644年,卒于公元713年,中宗时宰相,李镇恶之子,武则天爱臣,曾做监察御史,风阁舍人。公元698年,任天官侍郎等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上封他赞皇县男、赞皇县公,赵国公、死后葬于祖坟许亭。
李峤是初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他的五言绝句《风》这样写道: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被载入《唐诗三百首》、《全唐诗》,而且被小学课本录用,李桥被称为诗人宰相,和苏东坡的老祖宗栾城苏味道并称“苏李”。
李峤20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蔚,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李峤的文学造诣很深,前与初唐四杰相接,中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晚年,被尊为“文章宿老”。唐玄宗曾赞曰:“峤真才子也”。有集五十卷,已散失,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有其作五卷。
,字深之,生于公元764年,卒于公元830年,李元善之子,唐宪宗时宰相,曾做监察御史,尚书主客员外郎等职,811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圣上封他高邑男、赵郡开国公,死后葬于祖坟许亭,人称“耿直宰相”。李绛是有名的谏臣,直言陈奏,“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宪宗皇帝称他“绛言骨鲠,真宰相也”。
李绛著有《李相国论事集》、《李深之文集》。死后册赠司徒,溢贞。形象载入《元和将相图》。
,字仲叔,唐代人,状元及第,唐文宗时宰相,曾任给事中,尚书右丞。曾任门下侍郎等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宣宗时封他太子傅,分司东都,人称状元宰相。
,字待价,生于公元782年,卒于公元853年,唐文宗宰相,历任右拾遗、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838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圣上封他赞皇郡开国公、赞皇县男。
李珏,唐穆宗李恒即位时得信用,任翰林学士,赐紫金服,又加屯田员外郎,有“内相”之称。
,字弘宪,生于758年,卒于814年,李栖筠之子,李吉甫两度拜相,平叛“削藩”、“裁减冗官”,史称“经纬之臣”。唐宪宗时与李绛为同殿宰相,历任忠州刺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圣上封他赞皇侯,又升赵国公,他编著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行政地理志书,因此人称地理学家宰相。
李吉甫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27岁为太常博士,后任忠州、郴州、饶州刺使。元和二年(807年)为相,三年(808年)转任淮南节度使。六年(811年)还朝复相,封赞皇候,徙赵国公。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体例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的举世巨著。
字文饶,生于787年,卒于850年,李吉甫次子,唐文宗、武宗宰相,历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浙西观察史、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圣上封他赞皇伯、卫国公。后被牛党所攻,被贬崖州,即今海南岛,后来他的尸骨起回故乡,二子、三子留在在崖州,李德裕是开发海南岛的第一人,海南五公祠至今供奉着李德裕,李德裕辅佐唐武宗实现了晚唐时期的“会昌中兴”,李德裕和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被梁启超称为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
李德裕辅佐武宗皇帝使一个腐败衰弱的晚唐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会昌中兴”的繁荣局面,清人评价李德裕“其才不在诸葛亮下”。李德裕南贬琼崖而卒,现海南岛多港峒还有他的不少后裔,都已经化为黎族。如今海口市的“五公祠”内还立有李德裕的塑像和牌位。史载,李德裕在报国无路时,曾写下了《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一诗:“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旗。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悲秋。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抒发了他对故乡赞皇的深切怀念。
穆宗时擢为翰林学士,累迁中书舍人,御使中丞。大和三年(829年),召拜兵部侍郎,六年(832年)召兵部尚书,七年(833年)拜同平章事,封赞皇县开国伯,后封卫国公。因为著名的牛(僧儒)李(德裕)朋党之争,几次贬黜,几次复相。宣宗即位后贬李德裕为荆南节度使,大中元年(847年)再贬潮州司马,大中二年(848年)再贬崖州司户。死于崖州任上。李德裕出身名门,生活奢侈,但所任之地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成都新繁县宋代建有“三贤堂”,李德裕为三贤之一。今海南省海口市仍遗存有“五公祠”,李德裕为五公之首。李德裕一生著作颇多,留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赞皇六宰相传说故事有“李峤妙笔生花”、“李峤梦人赠笔”、“李德裕卧雪留诗”、“牛角山死牴李氏祖坟”、“李德裕出生传奇”、“八角琉璃井和玉泉寺”、“李德裕在崖州”等等,《赞皇六宰相》和《传说赞皇》中,记载赞皇六宰相的传说故事就有几十个,这些传说是赞皇县古老文化的代表,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护赞皇民间文化具有很大的作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名相辈出,赞皇就占有了六位宰相,这样的情况至今在全中国也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收集他们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对研究唐朝历史、唐代宰相、唐代文化、唐代经济、唐代的风土人情和唐代的军事、政治、教育等等,都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