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区东街的亭旨胡同、八卦洞胡同、仁义胡同始建于明朝,现多处遗存有近500年历史的明朝宰相高拱故居的古建筑,有皇帝敕造并亲笔提名的鉴忠堂、设计奇特的八卦洞……
从新郑市区的商业步行街沿东街向西走约100多米路南,就来到远近闻名的八卦洞。窄窄的胡同两侧,遗存有好几处大青砖建造的老房子,虽然看起来饱经风霜,却让人产生一种厚重的感觉。
要说八卦洞,就得先说说高阁老。从仁义胡同往北,还有八卦洞和东街北边的亭旨胡同等地,都是高阁老的故居。
据史料记载,高拱于明正德年间生于新郑,出身官宦世家,十七岁魁于乡,嘉靖进士,曾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隆庆时为首辅,万历时为顾命大臣,是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据老辈人讲,高阁老自幼聪颖异常:“五岁擅对偶,八岁诵千言”。 虽官至相位,但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体恤民情,更不忘家乡父老。据传,建造八卦洞之举便是有力佐证。
八卦洞本名澄心洞达观亭。相传高阁老有一次回新郑探亲,闻知久旱不雨,秋粮绝收,饥民流离,顿时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向皇上奏陈灾情,请解万民于水火,免纳皇粮。在皇上要亲视灾情之际,当地既高兴又心焦:见驾之事无上荣耀,但县衙连拿出隔夜之粮都捉襟见肘,大兴土木建迎驾行宫更是让众人无计可施。高阁老慧心独到,提议建造八卦洞。不足半月,一座五丈长、三丈宽、三丈高没有大梁且造型别致的两层行宫,在县城东街南侧竣工。底层的澄心洞石基铺地,有三个门洞,根据八卦阴阳的说法,象征出三界外之意;上层是达观亭,四面设门,门窗隔扇高大明亮。整个宫殿券洞拱形,不用梁檩,暗喻免梁(粮),造型精巧新颖。底方顶圆,宫分八室。正中大拱殿意为天,后侧小拱室寓意为地。两端六室:水、火、雷、山、风、泽呈“工”字形拱拱相套,左右逢源,浑为一体。 因澄心洞达观亭的设计灵感是从阴阳八卦所得,民间又称八卦洞。
皇上来到行宫,对外圆内方、斗拱相连的精巧设计和内部尽显中原特色和风土民情的陈设,赞不绝口。高阁老借龙心大悦之际请奏:“万岁看这大殿结构如何?”皇上若顺口说出:“造型独特,只是没梁。”高拱便跪地谢恩,新郑也免却年贡皇粮。
在身后大臣张居正低声提醒下,皇上顿然幡悟,幽默道:“此殿风格迥异,妙趣横生,只是缺少了横棍。”听闻此言高拱大失所望。皇上念及灾情实况,还是免去新郑一年的皇粮。之后,人们为缅怀高拱,便把他的画像供奉在八卦洞中。虽然八卦洞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已拆除, “风沙前面刮,朝廷后面跟。明知没梁殿,却说少横棍。”这首民谣至今仍在新郑代代传唱。
沿胡同往南走约100多米右拐,记者一行人便来到了由东向西通向南街的仁义胡同。在胡同两边几株大树的掩映下,遗存的古宅子显得更加静谧安闲。虽然屋砖早被风雨剥蚀,棱角尽失,但是高耸的屋脊,依旧能彰显旧时主人的显赫和阔绰。当问及胡同名字的来历时,高鸿宾告诉记者,胡同原先没现在宽,只能过一辆架子车。早先这里住着高、刘两家人。因盖房挖地基两家起争执并对簿公堂。高家一封家书将事情原委告知高阁老。高拱在回信中规劝家人:“千里捎书为一墙,让出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高家见信后随即便让出了一墙(过去的墙约70公分左右宽)之地。看到宰相家人此番退让,刘家也主动让出一墙之地。高阁老的仁义之举让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也生发了这段百年佳话,从此也就有了仁义胡同。
穿过东街向北过向阳街西拐,便是亭旨胡同。隆庆年间,因和首辅徐阶政见不和,高拱称病归家静养。朝中诸事,隆庆帝依旧请高拱拿注意,就不断有圣旨送达新郑,高阁老跪接圣旨的街面被时人唤作亭旨胡同,一直沿用至今。新郑市博物馆现在还珍藏有黄帝赐予高拱的圣旨。
顺着胡同西望,高阁老旧日恭敬接旨的盛大肃穆场景,似乎就在眼前闪现。回想这条充满神圣和荣耀的小胡同过往的繁盛,今人凭生无限敬仰之情。胡同南侧一座穹窿拱形二层古楼房,这就是鉴忠堂宝谟楼,民间又称接旨楼或接旨亭。
原先楼面阔三间8米,进深7米,高约10米。墙身和券顶均用青灰砖以白石灰粘砌。屋顶歇山,绿色琉璃瓦覆盖。檐下斗拱,正面辟一高2米、宽1.3米的大门,门栕下设石门墩。历经半个世纪,上层的宝谟楼已遭毁坏缺失,只剩底层的鉴忠堂残缺不整地静立着。史料记载,当时高阁老上书请旨:自祖父起三代人先后多次蒙受先皇和当今圣上的垂爱与封赏,受赐封的圣旨、金银绸缎、珠宝玉器等物品未敢擅自享用,因积聚日多,现无妥当地方管存,又恐损坏对上不敬。祈请圣上恩准在高家一闲置空地建房,储放御赐物品,供后人敬仰。皇帝御批准建,赐银两,并亲笔提名“鉴忠堂”。
高拱在一生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勤政革新,清正廉洁,任人唯贤。晚年因受诬陷被罢官,回八卦洞故居闭门著书立说,留存有《问辨录》、《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等著作。后来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追赠太师,谥文襄公。高阁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辞世后也不例外。据当地老辈人说,在高阁老死后,都想着陪葬品必定很丰厚,不少盗墓贼就蠢蠢欲动。为提防盗墓,高家人就抬着四口棺材从新郑的四个城门同时出殡,迷惑众人。这就是当地传闻已久的“四门出殡”。
据《新郑县志》记载,“阁老坟”在 新郑县城西北二里地处,约有三十亩地大。高拱陵园内由南向北有石坊和拱形大门楼,门前有一对石狮把门。二门内神道两侧立有石猴、石羊、石猪、石兔、石马、石人等仪仗,左右有厢房。神道直通“明三暗五”的大殿,殿后60米有墓冢,围冢种有意为“五龙捧寿”的5棵柏树。整个陵园,肃穆庄严。遗憾的是,陵园建筑早年就已遭破坏,如今空留庞大的黄土墓冢静立在瑟瑟秋风之中,似乎在低诉着高阁老生前的辉煌过往。据当地人说,高家族人为了便于给高阁老看守陵园,便在就近的村子居住,久而久之,该村也被改称阁老坟村,直至现在。
历经半个世纪,叱咤政坛美名远扬的高拱似乎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高阁老的秤没星”、“雄才高拱调侃严嵩”、“歪核枣儿皇封贡品”等关于高拱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依然在新郑大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常说常新,经久不衰。
传说畲族的祖先是狗头王,人身狗头。为什么人身狗头呢?古时候,高辛帝宫中有个左耳奇大的大耳婆。一天,高辛帝请医生替大耳婆治耳朵。医生却在耳朵里扣出一颗蛋来,群臣把蛋拿到宫中的一个楼上。天上的凤凰领着地上...
孟轲之母因为“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天下母仪的典范。但是孔子母亲颜征在的教子故事,却鲜为人知。其实,孔母在孔子的成长中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王的弟弟...
车村,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车村每年年初六都要从姚夫人庙里请出姚娘娘到村里巡游,保各家各户平安,各家各户都会在姚娘娘到来之前准备好祭品和香火祭拜娘娘。当天是车村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对于乡间的神仙,我见得很...
山西民间普遍信奉财神爷,希冀发财致富,商人更甚,商号店铺大都供奉财神爷。民间一般把赵公明视为财神,大约来源于《封神演义》,因他助商纣王抗周,被姜子牙治死。姜子牙封他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
世界上最高的女人我们都说姚巨人,但是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比她还高,虽然不会打篮球,这名“壮汉”的身高竟达到了2.31,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女人。印度人艾伦,这名世界公认的最高女性,2...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