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建连城芷溪花灯

纯念想2024-05-17

福建连城芷溪花灯

闽西作为客家人的祖地之一,有着独特的风土民情。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的闹花灯,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芷溪村位于连城南部,聚居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以黄、杨两姓居多。芷溪居民重视宗祠建筑,缘于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这些明清时候的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用外,其他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门庐威严,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仑美奂。明清以来,芷溪先民先后建了六十八座古祠,一百三十八幢古民居。这些规模宏大的明清时期建筑,被客家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门”。

据记载,清康熙年间芷溪杨姓十六世祖燕山公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5年)由太学生入京考授州同(州同、州判均为知州佐官,分管一州钱粮、水利、海防诸务),任职苏州,娶苏州女子吴二姑为妻。二姑思乡念切,尤喜苏州美艳绝伦的花灯。于是燕山公携妻回乡时,就将苏州花灯的制作技艺传入芷溪,迄今已近有三百年历史。

芷溪花灯由一百零八个(也有九十六个的)各式各样的小花灯组合而成。有宫灯式的纱灯和象征动物花卉的鲤鱼灯、牡丹灯。花灯分二层,下层是主体灯,由一串串小花灯组合而成。小纱灯的制作是用竹篾做骨架,再粘上各色各样的图案花边制作而成。中间装上耐热的玻璃杯,杯中盛上茶油,中央是灯芯草做的大芯,点亮芯火便显得透剔玲珑分外好看。六个小纱灯上下连成一串,在纱灯串与纱灯串之间又是一串串的牡丹或花篮灯。牡丹灯、花篮灯的制作别具一格,它是用泰国、缅甸出产的通草纸粘在竹篾上制作而成的。通草纸三寸见方,乍看似纸,细看似泡膜又不是泡膜,是从碗口粗的通草千茎上用锋利的刀一层一层剥下来的,它有千百万个微孔俨然如纱又似泡膜,再染上颜色。用这种通草纸制作的花灯,点上火以后,通明透亮。一串串的花篮灯或牡丹灯与小纱灯相间组成圆形的大花灯,芷溪人叫它做“花篮吊筒,纱灯衬孔。”

大花灯直径二点二尺,高约四尺,中间是洁白宣纸做的大花瓶。花瓶中插上各种鲜艳的绸花、塑料花,花枝上有姿态各异的小鸟,把人们引入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境界中去。花瓶上面是一个深红色丝绸凉伞,点亮火时,深红、浅绿、淡红、金黄,红绿相间,素中衬艳,浓淡相宜,动静搭配,在灯光中,交相辉映。主体灯的上层是宝盖头,分内外两层,中间是走马灯。外层形似公园中的八角亭。角与角之间有六个门。其中又有内层门和外层门。门与门之间装有潮州制作的生、旦、丑、净等各种脸谱造型的人物,打扮成各种历史故事戏剧情节,诸如“西厢记”、“大闹天宫”、“八仙过海”等等。园门上书写着“春王正月”、“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通人和”、“年胜一年”、“万事如意”等人们祝愿来年丰收、国泰民安的吉祥话。

通过两重门,里面是走马灯。走马灯上绘有“天女散花”、孙悟空等人物。点燃走马灯,由于空气受热上升冲动上面螺旋桨的科学原理,走马灯便不断转动,十分引人注目和猜想。外层宝盖上有十六个鲤鱼灯凤凰灯。每只凤凰口含三串绿豆大的彩色玻璃珠。凤凰头顶上有三根钢丝,钢丝上端有三个红黄绿三色的绒球。它展开翅膀,临风颤动,栩栩如生,配合走马灯不断旋转,十分逗人。

花灯队伍大约由三十至三十五人组成,从正月初一开始,几户人合一个花灯轮流出游,到正月十一日或元宵节。到正月二十(当地称是日为“百花生日”)就随意游了。芷溪黄、杨、邱、华四姓轮流为头出花灯;黄姓人数最多,花灯也最多。据说八十多年前芷溪花灯胜会最热闹的一次曾经出过一百零六个花灯。以一个花灯队三十至三十五人计算,一百零六个花灯就得出动三千至三千八百人,再加上舞龙灯、走古事(当地俗称“飞标”),以芷溪一万人口计算,出动了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其队伍之庞大和热闹的情况可想而知。正月十一日这天为“正日”,全部花灯都得出游,一个个花灯争奇斗艳,花灯、龙灯、飞标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锣鼓声不绝于耳,笙歌迎风飞扬,直上云霄。人们登高远眺,从村之头到村之尾,三四里长的庞大花灯队伍有如蛟龙在汪洋大海中,姿意遨游,簇簇花灯象是万颗明星缀满人间天上。看戏的、看灯的,人山人海,场面着实壮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