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正觉寺为东北佛教名山古刹,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址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敖东古城东关,占地面积二公顷。庙宇房屋共三十二间近七百平方米,当时叫娘娘庙,历代住持有:唯空法师、尊国法师、兴运法师。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由兴运法师更名为正觉寺,教派属金顶毗卢派。
1945年,日寇垮台,苏联人进入敦化,正觉寺在伪满州国时已显败象,四周住有许多日本人。信仰东正教的苏联人不懂佛学,误以为寺院是日本人的场所,遂强行进入寺院,杀牛吃肉,衣服、被褥等物资被洗劫一空。众僧人心涣散,相继离去,香火不再,陷入低潮。后来一部分庙堂借给学校作教室,一部分留僧众居住。后由于百废待兴,人口增加,政策不明等原因,当时的正觉寺逐渐的败落了,庙宇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倒塌,附近居民增加,侵占庙堂的事件屡屡发生。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庙宇仅存五间东厢房。虽然敦化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仍难以抵抗房屋开发大朝的冲击,到上世纪80年代,正觉寺的原址上已经片瓦无存了。
但是,形散而神聚,无相而佛存。作为般若之法门,佛教文化之圣地,呼唤正觉寺的振兴重建,始终是兴运法师和佛性法师的心愿。1977年,旅居美国的正觉寺住持释佛性法师,在纽约修建“圆通寺”,后经回国观光和师父的嘱咐,燃起了她振兴正觉寺的心中不灭之火,随即将“圆通寺”更名为“正觉寺下院”,在她的心目中,上院一定要回国建设。1985年8月10日,纽约正觉寺下院开光。
佛性法师扬般若之心,发振兴的弘愿,终于在1991年获得圆满正果。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告诉她:“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已经批准修复敦化正觉寺!”时年68岁的佛性法师闻听此讯,不顾年事已高,立即竭尽全力,投入到敦化正觉寺恢复重建宏伟大业之中。
寺院分殿堂区、生活区、佛学院三个区。中轴线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互殿和藏经殿五座双檐大殿随山势渐次升高,钟鼓楼与牌楼门相映照,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红墙黄瓦,楼阁重叠。其中,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高居于饰有九龙墨石雕御道的三层围栏月台之上。
殿内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释迦牟尼成道景德镇的陶瓷壁面,八根汉白玉盘龙柱,云南剑川青皮木雕隔扇门,华贵的藻井均属届宇建筑之精品。
六角六亭的观音殿更别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纯金贴面的六面体六千只手眼观音圣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绘与赵朴初等名家墨迹都为寺院增添了光彩。别墅式小洋楼与大殿区传统的中式建筑相互照应,伴着湖光山色,钟声佛号,显示出佛性大师传教美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品格与精神。
正觉寺不仅是宗教文化的杰作,也是古今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是利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现代化建筑手段完成的一组逼真的仿古建筑群。所以,正觉寺又是现代科学材料应用于古典式建筑的艺术精品。季羡林先生题写的“佛国新胜”与“峦波生辉”正是寺院的最好概括。(摄影:韩国俊哲、天空、米修斯归来)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