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互相了解家庭和对方的生肖、八字、品德、技能等,如果生肖不犯冲克、八字合、门户相当,双方同意即可初步确定婚姻关系。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一般由媒人牵线,男女多次交谈,情投意和即可订婚。
旧时订婚需两步进行。首先是打“小帖”,双方互换礼品和订婚帖子。第二步叫换“大书”。由男方设宴招待三媒六证,出一定的聘礼;女方稍有答礼,互换订婚大书,正式宣布婚姻关系的确立,也称摆媒人席。此后双方均要受社会伦理的约束,婚姻的终止再不是随便的事,而要经双方的协商或外人的调解。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男女到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履行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夫妻;如果离婚,仍需办理离婚手续。
也叫“下日子”、“探话”。男家择定合婚吉日良辰,请媒人或懂礼节的人告之女家结婚时间,征求女方意见。男方备衣服或手饰等礼品送女家,女家备宴招待。
婚前男方备食盒,内装米10斤,挂面10斤,肉10斤和粉条若干,另带连根大葱两棵(代表聪明)、连节藕(偶的谐音)、连根艾草两棵(爱的谐音)等送女家,约定迎亲行走路线,勾通两地礼仪习俗,商定送亲人数等事宜。女家设宴招待,回100个水饺(意交子)。
旧时婚典前一晚上,新郎到本家长辈和邻里行“家礼”。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用线绞新娘脸上的汗毛)。娶亲这天,男方备一顶蓝色花轿,由新郎坐,一顶红色花轿,由新娘坐,去时花轿里坐一父母双全的本家男童,谓“压轿童子”,然后鼓乐喧天到女家迎亲。新郎到女家后,跪拜求亲,女家为新郎十字披红插金花,同辈人或小辈人乘机在新郎脸上抹锅底灰叫“抹喜”,族长将新郎请至上房款待;同时女家拿钱或物给压轿童子“压轿礼”,童子方肯出轿。
女家见新郎轿到,即发送嫁妆车,嫁妆内放红枣、花生、棉籽、糖果之类,祈求早生贵子,插着花生男女,夫妻恩爱甜甜蜜蜜。到男家后,男家要给押送嫁妆的小孩礼钱,否则小孩们不让卸嫁妆。
新娘梳洗打扮,身穿大红衣服,头顶蒙头红,腰束一面铜镜(意为照妖避邪),脚蹬小石磨(不让闺女把娘家的财带往婆家),坐在椅子上,由亲人抬入花轿。蓝轿在前,花轿在后。由新娘的知己亲人手扶轿杆保护新娘,其他送亲人随后,一路吹吹打打到男家。路遇井、石、庙由执客用红毡遮挡避邪。如有人横一板凳挡路,乐队吹奏一番方可上路。新娘在进男家村庄时,将铜镜翻过面朝外;到男家门口,燃放鞭炮,男方女执客将一织布杼上放一吊制钱,移交新娘托着(意有钱花)。大门槛上横放一卷线轴(当地人叫柽子),轴上放一马鞍,两旁各放一经线用的落子,中插一双红线缠的筷子(意为新娘过马鞍,一世得平安,落户常住,一生有钱)。
新娘由娘家人抬到天井院神桌前,女执客接过杼和铜镜放在神桌上,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过去的秤为十六两一斤。天上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福禄寿三星正是十六星,示意吉星全到,大吉大利之意,也有称心如意的意思);再将秤插到神桌上的斗里,斗里盛满五谷(取意粮食满仓),斗四角插五彩小旗,是为了破除邪祟。桌上供全神,新人在神桌前跪拜天地,女执客将新娘送入洞房,男家设宴招待送亲人。饭前,主事人陪同新郎跪拜谢饭,女方族长出谢饭礼。饭毕,大部分送亲人退回,留二、三位新娘亲人到新房,重新设宴招待,俗称留吃“二顿饭”。席间,女方主事人请见亲家母,双方协商接送新娘的日期和其他事项。待女方亲属全部退走后,街坊晚辈即开始闹洞房,有越闹越红火之说。
当日午饭后,新娘跪拜男家族人长辈和亲戚,视辈份大小、关系亲疏给新娘拜钱(有新人不磕空头之说)。但公婆不给钱,而且还要在拜钱中取出几元,说是留点买盐钱。旧时东南乡一带,第二天亲友来道喜时新娘才磕头,现也改为当天跪拜亲人。
晚上,夫妻喝合卺酒,也叫交杯酒,吃子孙饼和新娘家带来的饺子。本家儿女双全的嫂子为新人扫炕铺被,而且要随铺随念唱:“东也扫,西也扫,扫得孩子满炕跑”等。洞房第一夜要点长明灯,就寝后有晚辈和同辈人听房的习俗。
以上为大娶。小娶则男家只备一顶花轿,新郎在家等亲。轿内放一嘟噜儿,内装棉籽,口堵一红枣,红纸封口,上插一朵花,意在“嘟噜换媳妇”。本家嫂子或小姑子,在嘟噜内插一针,针尖朝上,待新娘扒口时刺扎新娘,以戏弄,意在杀杀新娘的脾气。
新婚夫妇第一次双双回娘家曰回门,也叫“认门”。新女婿拜望岳父母和女家族人。女家备丰盛宴席招待新女婿,吃三顿饭。第一顿馒头、肉菜,第二顿水饺,第三顿面条。女家嫂子和小姨子常在饺子中包辣椒、谷草等物来戏弄新婿。饭后夫妻同回婆家。之后,新娘逢农历初八、十八、廿八日,必须在婆家住,叫扒财,取意“发发发”。连过三个“八”后,就可以随便了。
出嫁闺女结婚十二天,女家族人和亲戚女眷备礼到男家,双方亲家互相见面认识,男家备酒宴招待。至此,婚礼程序全部结束。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
壮族迁徙及分布桂平市壮族除部分土著外,其余均从外地迁徙而来。另一部分来自贵州,另据壮族民间族谱记载,一部分则从广东迁到平南再迁入本市。服饰壮族男女惯穿自织自染的棉、麻布服装(冬棉夏麻)。男穿对襟唐装衫...
咖啡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特别是经常熬夜的工作者,不过喝咖啡杯子就很重要,一款舒适顺心的杯子能给人很好的心情,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咖啡的档次。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杯。英国伦敦,一个...
达斡尔族是一个民族特点非常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长期以来的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的爱吃“库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创办了“库木勒”节,把这种饮食文化现象转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之举,就颇有自己的独到...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