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徽州先人经过数千年的历史风霜,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不仅创造了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徽州古村落等等让世人艳羡的徽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出色地承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承载中华文魂的许多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各类徽州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特色民俗等等。这些丰多的徽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厚的“非遗”,有机和谐地附着和融入徽州这片得天独厚的美丽自然环境,构成了完整的徽州文化生态空间。而徽州“抬汪公”“汪王祭”民俗,则以顽强的生命力,文脉相传,深深扎根于徽州民间百姓之中,成为徽州文化生态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一特色徽州文化生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泛宗族
徽州“抬汪公”的“汪王祭”民俗,虽然大多是由汪姓宗族组织、主持的宗族显祖祭祀活动(在徽州,“四门三面水,十姓九家汪”,汪氏族姓最为发达,有“天下汪”之谚,名姓大族的祖祭活动影响很大),但由于汪华在徽州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汪王祭”从起始就已经不仅仅是汪氏宗族的祭祖活动,而是成为歙、宣、杭、婺、睦、饶六州百姓一致认同的泛宗族敬神活动,汪华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徽州各姓宗族无不顶礼谟拜,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徽州“抬汪公”“汪王祭”民俗,已经成为属于徽州各姓宗族共有的社会祭祀活动,象近年在歙北丰瑞里重新复活的“抬汪公”“汪王祭”民俗,就是由当地张姓、江姓、毕姓、汪姓等百姓自发组织的,主持者是张姓。考察徽州各乡村“抬汪公”活动,许多都早已淡化了纯汪氏宗族活动的气味。
流传广
正是由于“汪华崇拜”已从汪氏宗族显祖崇拜演进到徽州地方神崇拜,所以千百年来,徽州“抬汪公”“汪王祭”的民俗,流传在古徽州乃至当年汪华所统一的“六州”之域广大乡村,而在徽州“一府六邑”,“抬汪公”“汪王祭”的民俗最为流行。汪华逝后,在历代朝廷和民间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汪王庙”、“忠烈祠”、太子庙等等遍建于徽州大小村庄,就是杭州、淳安等地的“吴王庙”、“汪公庙”、“太子庙”,也很有名气。“汪王祭”的盛行,促成了各地特色“抬汪公”巡游民俗的产生,培育出了一朵朵绚丽的徽州“非遗”之花,丰实了引人瞩目的徽州文化生态。这种“抬汪公”民俗,甚至随着明初洪武朝徽州汪氏族裔被派入黔戌边,在贵州屯堡(吉昌屯、鲍屯)等地盛行起来。这些地方,许多徽州汪氏、鲍氏的族裔,随其先祖屯边在黔地繁衍生息,一直崇敬着“汪公大帝”的威灵,六百多年来,无论社会沧海桑田,有几多翻腾变化,都仍然顽强地保留着“抬汪公”“汪王祭“的古老民俗。当地史志记载:“安顺普定正月十七日五官屯迎汪公至浪风桥(城东南小五官屯),十八夜放烟火架。狗场屯、鸡场屯(即今之吉昌屯,引者注)共迎汪公,亦于十七日备执事旗帜,鼓吹喧阂,迎至杉木林,观者如堵。汪公庙二场屯中皆有,如本年自狗场屯庙中供奉,次年自鸡场屯迎至狗场屯庙中”。记载不仅生动地反映了贵州屯堡“抬汪公”民俗的盛况,而且还指出,这种民俗不仅在当地由徽州入黔汪姓、鲍姓后裔聚居的村寨流行,而且在附近的各族杂居的村寨也都盛行抢抬汪公的民俗,“各屯等寨皆有”,流布贵州安顺广大地区。贵州屯堡的“抬汪公”民俗,在长期的融入当地民间文化过程中,贵州傩、抬阁、地戏等等特色“非遗”都在“抬汪公”民俗中得到充分展示,加上屯堡古村寨数百年来对明代以来中原和江南文脉的坚守,古风古韵,所蔚成的“屯堡文化”让世人瞩目,1902年就引起了日本人类学者鸟居龙藏的关注,他对屯堡入黔汉族屯兵子孙数百年后仍“继续保存着祖先的遗风”表示“真是不可思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徽学研究中心主任万明教授通过对屯堡“抬汪公”民俗的考察研究,着重指出这种源于古徽州“汪王祭”的古老民俗,是徽州文化和贵州屯堡文化亲密联系的有力见证。现在,屯堡人善用“抬汪公”这一宝贵文化资源,把这一“非遗”亮靓地展示到中国第七届民间艺术节上,并获得山花奖金奖殊荣,这是“抬汪公”、“汪王祭”流传影响最新的典例。
种类多
徽州“抬汪公”“汪王祭”在成为泛宗族的徽州全民祭祀民俗之后,就产生了富有各乡村自身特点的“抬汪公”名目,这些名目,主要有“抬汪公”文艺民俗、“抬汪公”民间技艺习俗、“抬汪公”民间体育表演竞技民俗,等等。历史上,绩溪登源每年的花朝会,搭台广邀各地徽班日夜竞演徽戏,实际上是一种徽戏的大会演、大促进;绩溪扬溪民间“汪王祭”时盛行的舞蹈祭典“破寒山”,舞者化装成古代武士,一武士手执花棍开路,一武士肩驮“太子”神像,一武士撑龙伞随后,二武士扮和合二仙在“太子”身边起舞,走村串巷,节奏欢快,诙谐活泼,舞之蹈之。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经发掘整理成《破寒山》、《戏丑图》,先后参加县、地、省文艺汇演,还获过奖项,这是“汪王祭”民俗文艺类的发掘。而前述绩溪西坑“赛琼碗”一类“汪王祭”民俗则是民间徽菜制作传统技艺、徽州盆景制作传统技艺的大比拼和大倡扬。黎阳“跑马磨豆腐”的“汪王祭”,人们已将肃穆的汪公祭大会演变成了紧张快乐的“跑马磨豆腐”体育表演竞技活动。歙县薛潭的“划龙船”“汪王祭”,嬉汪王太子菩萨“七老爷”、“八老爷”、“九老爷”,要连续划龙船四天。划龙船时,龙船上竖多杆五米多高的彩旗,船头大锣大鼓,村民用华丽大轿抬来太子菩萨供于船舱,四十余名青壮村民执浆排列两侧船舷,锣鼓三通,一声令下,龙船就奋力从樟村湾起点向瑶村终点划去。沿途遇有商船过往,龙船上鼓点顿时急促,划船水手精神大振,鼓劲追赶,于是就有了“追商船”的名目,被追的商船,争强兴起,忙添加水手,加快行船,但仍落在龙船之后,所以“薛潭划龙船”在歙南很有名声。1940年,漳潭村向薛潭挑战,要以小渔舟和大龙船竞赛,欲以渔舟之小巧快捷和龙船一较高低,但薛潭龙船水手们在锣鼓和村民们的助威中,龙船仍乘势直上,超过了小渔舟。这种“汪王祭”民俗,已成为民众广泛和热心参与的民间体育竞赛了。歙县渔梁的“灯船”、武阳的“嬉灯”、中村的“扎龙阁”,则是徽州民间纸扎手工传统工艺的精采亮相和技艺交流。
独创性
徽州“抬汪公”“汪王祭”民俗活动,村民们在数百年的祭祀程式演进中,其文艺、技艺、体育竞技才能得到了空前激发,终于形成了象“跑马磨豆腐”、“赛琼碗”、“嬉菩萨”这样一些具有独创性的特色“抬汪公”民俗项目,这些项目,有浓郁的徽州地方特色,就连其名称也是独一份,绝无仅有,而且都很有文化内涵,很有艺术性,观赏性,群众参与性,有的还很有刺激性、娱乐性,象祁门社景“游太阳”时的“开天门”和油锅里赤手捞豆腐,惊险、刺激。徽州“抬汪公”“汪王祭”的各类特色民俗,简直就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徽州文化“非遗”富矿。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