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2)

夏璇君2024-04-20

祁门、黟、歙“游太阳”

徽州民间把汪华父子统称为“太阳菩萨”。祁、黟等地的汪华庙,人称“大王庙”,慢慢地“大王庙”被叫成了“太阳庙”,这种“大王”向“太阳”的衍变,一说是当地土话念“王”为“阳”;另一说是“汪氏源出汪芒之后”(陈去病:《国粹学报·五石脂》),汪芒氏为禹之夏部,其后裔崇敬太阳,是遗风流传。长期以来,在祁、黟交界的社景等乡村一直流行着“游太阳”的汪王祭祀民俗。在祁门社景村,有汪王庙供汪华及八灵王(汪华八子俊),莲花塘村供有汪华及九相公(汪华九子献)。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

每年六月十二至十四,村民都要举行“游太阳”活动。在社景村,村民六月十二日入庙请“太阳菩萨”,叫“接神”。晚上,东家设供,世巫传罡斧给四位跳童,操练习仪。十三日晨,抬菩萨进祠。跳童沿途挥罡斧,东家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撒五谷送神。菩萨入祠,村民跪拜,祈愿。拜完后,世巫念咒行术降神,跳童舞跳若狂;罡斧刺额流血,谓之“开天门”。还置煎油大锅,将油煮沸,放入豆腐。世巫赤手入锅,先取出沸油中少许豆腐赠给东家。尔后再将沸油中所有豆腐用手捞出,众人抢食,传说这样可免灾疫,而世巫手却不灼伤,场面惊险刺激,动人心魄,观者如堵。其时罡斧的撞击声、鼓乐、鞭炮、儺舞之声大作。十四日,社景所祀八灵王,与莲花九相公被抬出。村民门前挂圆筒状纸伞,伞下挂鞭炮,菩萨路经门前,燃炮焚香,跳童起舞,称“跳火炮伞”,驱邪纳吉。世巫、跳童、乐工、仪仗及杂役,过去每年都是由村中杂姓小户佃仆充当。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

“游太阳”民俗,据方有正《古歙谭概》记述,在歙县民间亦有流传。

黎阳“跑马磨豆腐”

原属休宁的黎阳,数百年来最著名的“汪公庙会”活动,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叫“跑马磨豆腐”,其活动声势浩大,影响广泛。据徽州学专家所写的《徽州的太阳》一文介绍:黎阳的汪公庙祭祀活动是从农历八月初一就开始,仗鼓队巡游至八月十三跑马散会,竟历时十三天,这一庙会之长在徽州是少见的。黎阳“汪公庙会”供奉和参加巡游的菩萨共有十一尊:汪公、老关帝(关羽)、新关帝(关平);三大元帅:程元帅、任元帅、赵元帅;还有钱将军、二相公(汪华次子灿)、八大帝、九相公(汪华九子献)、先锋羊三舍人。每一菩萨都有一个会首,负责这位菩萨的行头募捐并组建一支“仪鼓队”,“仪鼓队”由一名吹笛的领队和十至二十名鼓手组成,有的会首本人兼职领队。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

八月初一前,庙会的各会首就委派人到屯溪各商家、富户和一般百姓家去募捐。一般店家和富户要出二元银洋,而一般百姓家都要出二角至四角不等。更有各菩萨的各种战袍、百叶凉伞,也是动员富户捐助,如1923年庙会,三门呈洪家就专为先锋羊三舍人做了棉袄、白衣铠甲、白色凉伞。作为回报,当年的庙会期间,“先锋”菩萨专门到洪家去了一趟,为洪家驱邪赶魔、招财进宝。也正因为如此,兼任财神爷的赵公元帅的行头特别丰富,光是百叶凉伞就有五顶之多。

农历八月初一晚,十一支仗鼓队在屯溪周围各大村子过街穿巷演奏,既是庙会的预报又是募捐的过程,此过程一直持续到八月初十,连续十晚。八月初九日起,分别在汪公庙前的靖阳滩和九相公庙前邀班演戏三日三夜。八月十一日清晨,由扛着清道旗、敲着游锣的队伍到上下黎阳各处通知各户打扫街道,准备菩萨出游。下午,每位菩萨由各自的会首领队,由游锣、蜈蚣旗、三角旗、三眼铳、百叶凉伞、仗鼓队组成的队伍开道进行巡游。巡游路线从上黎阳汪公庙前的靖阳滩为起点,上至高枧,下顺黎阳街而下,过老大桥,穿过屯溪老街到江西会馆返回。沿街的商店放鞭炮迎接,捐银洋(一般是两块大洋)。八月十三日早晨汪公庙开庙门,祭祀开始。仪式的一切活动由汪氏后裔有功名者担任司仪。祭汪公的场面威严肃穆,正殿当中安放覆盖红呢桌围宝座,换上新战袍的汪华木像端坐其上,两旁站立有二相公、九相公及三位元帅,一位将军。庙中正殿悬挂着各式宫灯,西廊排列锡制銮驾、百叶凉伞、刀斧矛锤等兵器,以及“回避”、“肃静”虎头牌。司仪宣读祭越国公文,祭祀仪式严格按仪程进行。

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

祭祀活动的高潮是这一天的“跑马”。黎阳汪公庙的北面有一大片空地,叫靖阳滩,是祭祀活动中的“跑马”场地。祭祀庙会中的跑马活动是这样进行的:巡游中汪公、关羽、关平三个菩萨是坐轿的,后有三大元帅,还有钱将军、二相公、八大帝、九相公、先锋等共八匹马。所谓跑马,就是马夫拉着八匹驮着上述木主的马,绕着三顶轿子跑圈子。唯有九相公与众不同,要跑上九圈,而且每跑一圈后,就要脱换袍甲一件。由于跑圈象磨豆腐的动作,这一跑马活动干脆就被俗称为“磨豆腐”。“磨豆腐”是整个庙会的高潮,全场金鼓齐鸣,鞭炮震天,人声鼎沸,堪称热闹非凡,所以历代以来,屯溪有民谚云:“隆阜花台率口礼,黎阳跑马临溪集”。更令人称奇的是,八月十三“磨豆腐”,八月十二还真要去高枧村买豆子,就是骑马的先锋和二相公、九相公一起去高枧外婆家“走一趟”,付给象征性的两块银洋,买点豆子到黎阳“磨豆腐”。因八月十三日以后接着是中秋节,各自都有事情忙乎,所以民间就有“黎阳庙会接客不送客”的说法。

黎阳汪公族人和各姓村民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把一场肃穆的汪公祭祀活动,创新性地衍变成了一种近乎体育表演的民俗盛宴。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