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湖北石首市得名的来历

逸明2024-05-13

湖北石首市得名的来历

石首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

据后晋刘煦《旧唐书·地理志》载:石首县“取县北石首山为名”。明万历《湖广总志》第四载“石首山,县北三里江边,有石孤立,故名。”明曹学佺撰《大明一统名胜志•荆州府》卷八载:“石首山在县北大江中,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县以此名。”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石首山“县北三里江滨,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县以此名。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卷二百六十六载孙宗鉴曰:自竟陵(今天门)南至大江,并无丘陵之阻,渡江至石首,始有浅山。石首者,石自此而首也”。清代乾隆元年(1736年)《石首县志》载:“自荆而下,至县,始有山突出,山多石,名石首山”,又载“石首山距县城西北,两面俱临大江,其山皆有石至巅,故名”。乾隆60年(1795年)《石首县志》载“石首山,在县西一里,面临大江,有石孤立于此山之首,县因以名。” 同治五年(1866年)《石首县志》载:“石首东通鄂州,西连归峡,南贯洞庭,北连汉沔,直荆楚要冲地也。县以上数十里无山,至此,北口滨乃有群峦突出于平衍之中,巍峨磅礴,环绕如画。”清光绪《荆州府志》卷三引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江中,有石孤立,为北山之首,因名”等等均表明石首县因石首山而得名,而石首山以“有石孤立”命名。

石首地处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交接处,襟长江边突兀屹立着两列小山群。其中北面临江一列(由东至西)分别为东岳山(原称楚望山)、绣林山(原称阳歧山)、石首山;另一列分别为南岳山(原称龙盖山)、马鞍山、笔架山(文峰山)。其中最北的山原为石首山(已消失),石首山东北与绣林山相连。因其山在首位抵挡长江水流,取“山在首”的之意命名为石首山。西晋太康五年(284年)置县时,县署驻于石首山麓。唐显庆元年(656年),移县治于阳岐山(今绣林山)下。据说因县治被长江水淹没之故(也或许是石首山被江水冲刷导致崩塌),以至于唐末时石首山已成为四面环水,仅露出孤立的山峰,即所谓孤立的石头,而到宋元之际,石首山完全消逝了。这从元末县治署楚望山(今东岳山)北,洪武年间徙治绣林山左可知。以至于如今临长江边的东岳山(原称楚望山)被误认为是石首山。东岳山海拔72.7米(海拔150米),西北临江削壁如墙,面积约500平方米。因20世纪70年代末开山取石,已夷为平地,仅剩遗迹(残山)。

附:石首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华容县地。三国时,先后属蜀、吴。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析华容县西南境置石首县,因县城北部石首山而得名。南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撤石首县入华容,至北周废华容入监利。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石首县。显庆元年(656年),移县治于阳岐山下。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分石首东部故白臼巡院升置建宁县,又以万庚巡院升置万庾县,与石首三县并存。不久,废万庾县入建宁县。宋熙宁六年(1073年)废建宁入石首。宋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建宁县,与石首县并存。宋崇宁五年(1106年),复废建宁入石首,属荆州府。元明清属之。1914年属荆南道。1921年属荆宜道。191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