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恨贪官,贪官怕“杀官”。“杀官”是昔日澄城县衙大堂上奉敬的一尊神,并且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尊“杀官神”。说起他的来历,在当地百姓中流传着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澄城县来了个朱县令,此人心毒手狠,贪得无厌,想尽办法搜刮民脂,逼得百姓逃荒、上吊,或者被抓坐牢。更加丧心病狂的是,他居然还贴出告示要百姓为他的儿子送满月贺礼,凡不送礼者将受杖责。全县40个里正就有十几个因收不齐贺礼受了杖责。
西北乡的里正雷六斤,为人心直性耿,十分同情百姓的苦难。朱县令每次差人来催外款,他总是千方百计抵抗,宁愿自己挨打挨骂,也要为百姓减轻负担。当他听到要百姓为朱县令儿子送满月贺礼之事后,气得破口大骂:“朱县令是什么父母官,简直是猪官、狗官!活阎王!”
朱县令听到此话,立即命差人把雷六斤押到大堂,把惊堂木拍得“啪啪啪”直响,怒吼道:“大胆雷六斤,竟敢抗令谤官不交,重打四十大棍!”
雷六斤是条有血性的硬汉子,被四十大棍打得皮开肉绽,但他不但不回话求饶,反而破口大骂:“你这个县令搜刮民财也得想个好名目,逼百姓为你儿子送满月礼,这是谁立的规矩?还有没有王法?”直骂得朱县令恼羞成怒,命差人把雷六斤往死里打。
雷六斤被打昏过去,又被冷水激醒后,还是不停地骂:“猪官、狗官!活阎王!”结果被活活打死了。
雷六斤的儿子叫雷铃,年方十五,闻知父亲被打死在大堂上,含恨发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杀狗官枉为人子!”他忍痛葬父之后,改名隐姓,悄悄溜进城去准备杀死朱县令。但是县衙警备森严,爪牙耳目甚多,朱县令深居简出,出外时随从前呼后拥,根本无法接近。
有一天,雷铃看到有个老汉用毛驴驮的木筲(水桶)往县衙送水,突然计上心来,买了头毛驴和两个木筲,装作卖水,在县衙门前转来转去,吆喝:“卖水!卖水!”
在衙门守卫的衙役说:“你这娃卖水不到街上去卖,在这转啥哩!”雷铃哭丧着脸说:“街上那些商人用了我的水,欺我年小,光赖账,不给钱。”衙役说:“这里专门有送水的哩,不要你的水。”雷铃说:“他送一驮水多少钱?”衙役说:“八个铜元。”雷铃说:“只要你们不赖账,我每驮水只要四个铜元,你去问看要不要?”衙役听了觉得有利可图,便说:“你等一会,我去请示一下。”等出来后,便决定让他送水。
送水时间一长,雷铃利用空闲时间又是帮厨又是扫院,和厨师、衙役们都混熟了,甚至有时还替差人给县官端饭,把衙役的情况摸了个透彻。
县官有个习惯,每天早晨到后花园里去,坐在太师椅上拿本书摇头晃脑地念叨“之乎者也……”,容不得任何人打搅。有一天早晨,雷铃借帮厨之机,偷了把菜刀,装着去给县官送菜,悄悄走到县官身后,举起菜刀用尽全身力气,照准县官的脖子,“咔嚓”一刀砍下去,当下县官的头就落了地。他急忙脱下上衣,包住县官的头,从后院翻墙跑回去,用县官的头祭奠了父亲的亡灵。
衙役发现县令被杀,乱作一团,不必细说。
新县令上任后,立即升堂,审问厨师和衙役。雷铃实在不忍心让别人受牵连,当即挺身而出,到大堂前大声说道:“狗官朱县令是我杀的,与大家无关!”接着说:“朱狗官将我父活活打死在大堂上,我怎能不报杀父之仇!为民除害,以戒后者,何罪之有”新县官把惊堂木一拍道:“好你个大胆刁民竟敢杀害朝廷命官,还说无罪?!押入死牢,明日斩首示众!”
次日,上千百姓含着热泪为雷铃送行。雷铃母亲见儿子被绑在法桩上,哭得死去活来。雷铃说道:“母亲不必难过,我已报了杀父之仇,为民除了一害,辞世早死,儿做鬼也不能让赃官安宁!”
雷铃被斩之后,身体直立而不倒,人头直向监斩官面前滚动,两眼直冒火,吓得监斩官急忙跑回县衙。
据传说,当晚深夜雷铃身影就出现在县衙的大堂上,惊堂木一阵乱响。一连几天,县官睡觉一闭眼,便听见雷铃说:“为民除害,以戒后者,何罪之有……”吓得县官忙请巫师捉鬼。不料,巫师的头发一夜间竟被剃光了,俗称“鬼剃头”。
后来,有位老衙役对县官说:“雷铃杀赃官,惊天动地,怕是神人下凡。我想,做个木牌位,写上‘杀官神雷铃之神位’放在大堂中间,请和尚做个道场,老爷您烧香磕头许愿,或许衙内能安宁些。”县官无奈,只好一试,果然安宁了。从此,他每次断案前,必先烧香敬“杀官神”表示要公正断案。
县官断案前先敬“杀官神”这个做法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期。当地百姓说雷铃是孝子,是百姓的保护神,所以在城隍庙的廊房里塑了雷铃的神像,如有冤,告状前先去敬保护神雷铃。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但却不知来源,比如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羊到底是怎么了要替罪?男宠和面首两个词到底有毛关系?犬子的爸爸为什么甘心当犬爹……常见又难解,细思极困惑。1、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中国...
会龙山雷祖庙会(简称雷会)是河湟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有着悠久的历史。会龙山龙福观是道教、佛教、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信仰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道教殿宇:雷祖殿、斗...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
布依戏是盛开在贵州高原的一朵鲜花。它最先是从祭祀仪式跳神活动中孕育出来的。在跳神的基础上,先后创立了布依板凳戏,布依彩绸(即八音坐弹戏)和布依地戏。以后一些民间艺人,再经过改造、融合,使它逐渐成为布依...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城东南10余里偃师市西南佃庄镇(现属伊滨区)相公庄村。北宋名相吕蒙正(944~1011年),洛阳人,幼贫苦读,孜孜好学。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及第,为将作监丞,通判昇州,不数年...
“飞山庙”曾经是城步常见的一种庙宇,也是中国中部和南部过去常见的庙宇。可以说,在过去,凡是有杨姓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飞山庙”。这种庙宇一般都二至三进的单层四合建筑,体积宽大,屋面盖青瓦,挑檐翘角;屋内...
捷克人的饮食以猪肉为主,日常民族饭菜是猪肉排 、甜酸菜和馒头片,捷克人喜饮啤酒,人均消费量160升,据世界首位。到了捷克,可别错过捷克人常吃的Knedliky,也就是面皮包肉馅的洋水饺,但是配上东欧人...
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能...
盐城的风土人情摸秋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元末,淮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