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跳·开门
轿子船一到女方家的河边,船上岸上鞭炮齐鸣,引来不少大人小孩看热闹。热闹归热闹,船靠岸边,人却不能擅自上岸。为什么?这里有个担跳板的仪式。跳板是必需的,有了它上船上岸抬花轿搬嫁妆才方便。跳板共两块,都是红纸裹头,大多由轿船自带,也有由女方准备的。然而,轿子船戴桩下锚担跳板,必须由岸上女方的人动手,这是个约定俗成的“专利权”。有了这个“权”就有“好处”,接船的人通常要向轿子船友善地“敲”一把,除了红纸包的“担跳封儿”,还要香烟要喜糖,满足了要求,才帮你戴船桩子担上跳板,船上人才能上岸,否则让你“晾”着。这叫“闹轿子船”,图的个热闹好玩又添点口福。也有离谱的。前几年小沈结婚,借了两条快艇接新娘,快艇是不用跳板的,但船桩子要女方的人戴呀,来人就闹香烟,要四条“红塔山”,给了一条不行,再来一条不答应。轿子船上的人一般也有“谱儿”,既要把事情办好,又要维护男方的利益,能省则省,能减则减,虽说都有备而来。这回只为“担跳”准备了两条“红塔山”,再要只能给“红梅”,岸上的人坚决不依。身为新娘姨父的“红业大人”再三招呼,没门;新娘的妈妈出面讲情,无效。就这么僵持了将近一个小时,船上人只好妥协就范。
上了岸,进门又有“关”,大门关着。要开,得拿“开门封儿”。多是受大人指使的一群孩子在门内抵着,门缝里会伸出好多只小手笑着喊着要封儿。小杨的新娘家门口是栋小楼,门关得严严的,封儿怎么拿?有办法,几个孩子从楼上窗口用绳子吊下一个塑料袋,等新郎将红包放进去,上面一提而起,大门旋即敞开。这“开门”也跟“担跳”一样,大都是开开心闹着玩,十块几十块钱小意思而已。偶尔也有“大意思”的。小王迎亲用是小轿车,“开门”这个关目事先说好了是“红中华”、“金南京”两条烟。到了门口,守门的临时提高了价码,要再加两条“中华”,交涉了好长时间,最后以增加“红中华”、“紫南京”各一条的折衷办法放行。四条香烟,已是上千元的价值了。
进得门来,迎亲人员就成了座上宾,喝糖茶吃汤圆,再等吃中饭。
捏锁
中饭是女方的正席。席间,新郎或轿子船的领头人物要逐桌敬酒分烟。上红烧肉这道“大菜”时,还要到厨房向厨师等人送“厨长封儿”和香烟喜糖。中饭一结束,女方家收拾场子,迎亲的就开始往船上搬嫁妆,搬到最后,就剩下两只箱子开着放在大桌上,里面是些新娘的衣裳。别小看这普通陪嫁物,上面却有两道仪规:一是涨箱子,二是捏锁。
“涨箱子”,就是往箱内放钞票,都是百元面值的,先由男方放一张,再由女方放一张,你一张我一张,一张一张往上“涨”。一般的,双方各放五张就行,四角和当中各一张。有的新娘父母图吉利要面子逞能耐,非要继续“涨”,“尽涨”。这就热嘈了,擂台摆开,你来我往,箱子里的钞票越堆越高。新郎口袋空了,随行的其他人就会掏出钱来助战。碰到这种情况,箱子里“涨”起大几千块不成问题。其实也是父母舍不得女儿,希望女儿今后的日子越过越好。见过一次,新娘妈妈将一万块的大红包外加两万元的存单朝箱内一摁,锁上,拎走算数。
“涨”完箱子要上锁,这道程序就是“捏锁”。以前是拿把新锁锁上,如今箱子都是密码锁,摁上就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文章。首先,这捏锁的人,必须是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假如是独生女儿,就由堂兄堂弟来,也好说。要紧的,是捏锁要有报酬,叫“捏锁封儿”。封儿的多少并无统一规定,或几百元或几千元,但要带个“六”,六百块、一千六、三千六。具体的数目,一般都在“通话”时双方连同彩礼一并敲定。如果双方都能信守协定,那就例行公事,一方交款一方捏锁。假如有一方不按协议办,那就是件麻烦事。这种特殊情况往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男方认为女方要价过高,你要三千六,我只给两千六。一种是“通话”谈判时女方父母作的主,而捏锁的兄弟不答应,你要的六百块,太少,我非要一千六。一旦麻烦出现,“红业大人”及迎亲队伍中的掌舵人要费一番口舌,而最终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是一方让步就是折衷一下,除了时间拖延还是皆大欢喜,鞭炮轰鸣,嫁娘出门。万一双方互不相让,谈判破裂,那就惨了。有一年我老家一户人家到邻庄娶亲,捏锁封儿准备了一百六,女方非要三百六,涨到二百六也坚决不依。轿子船派人跑回来请示主人,答复是“多一分没得”,结果落得个空船而归。婚没结成,最后还毁了亲。
拜堂
说到拜堂,人们可能要想起“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镜头。那是电影电视上的一套程式,垛田这儿的拜堂,内容要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
轿子船将新娘带回来,进门后的第一个仪式是参拜。这是封闭型的,屋门紧闭,屋内只有六人:一对新人,新郎父母,福爹爹福奶奶,其他任何人不得入内。这种神神密密的活动也就是三拜:新郎新娘先朝南三鞠躬,叫一拜天地;再朝北三鞠躬,叫二拜家神;最后向父母三鞠躬,叫三拜父母。三拜之后,由福奶奶将两位新人领进洞房,安排他们吃“富贵鱼”、“富贵饭”。这个时候,可以“捣窗户”了。怎么捣呢?事先已在新房的窗外贴了一张红纸,着两个男性少年手执竹杆把红纸捣破,手里捣着,嘴里还要喊着“捣得快养得快,一养养个有子的胖乖乖”。哄闹声中,女主人会喜盈盈地把“封儿”塞给这两个小孩。
接下来才是拜堂,地点在堂屋里。只见北墙条台(过去是家神柜)正中端坐一尊香烛供奉的送子观音,条台前放一张大桌,桌上摆一只长方形木盘,盘底有红纸垫着;桌前是两把椅子或方凳;再前面有两只专供磕头的蒲团。新郎新娘被请出来,背南面北双双站立在蒲团前边。福奶奶站在新娘旁边搀手扶背,福爹爹则站到大桌东面,开始亮开嗓门:诸位亲戚朋友叔子大爷听着,新郎官新娘子马上要给你们磕头,你们要松松腰包啦。
先是“开堂”,由新郎的双亲坐到椅上,新人向他俩三叩首,父母便将红包封儿递给福爹爹,福爹爹说笑着接过去放在盘里。而后,按照辈份、远近、排行的顺序,由福爹爹“大舅舅大舅母”、“二姑父二姑母”、“三姐姐三姐夫”挨个儿喊,挨个儿进来送“磕头封儿”受叩拜。拜堂过去都是要跪下磕头,现在多是鞠躬而已,但如果碰到顶真的,还是非磕不可的。有些亲友闹着玩,就十块五块甚至一元两元包一个红包,手里抓着一大把,送一个就要磕一次,故意让新郎新娘多磕头多鞠躬。新人们也乐意,一者这是必施的礼节,二者也有“好处”,亲友多的,那礼盘里堆满了红包,几千块的收入是常事。最后受拜的,是一对辈份最高关系最紧的夫妇,这叫“收堂”。“收堂”时也要“升炮”,鞭炮声中,一对新人搭着礼盘进洞房点钞票去了。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